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每日新报: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学生由观众变主演
来源: 每日新报 2016年12月21日5版发稿时间:2016-12-23 08:29

南开大学中文系教学改革

  刘德胜 通讯员 郝静秋

摄影 通讯员 任永华

  89名学生分别围坐在9个圆桌前,围绕《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命运进行深聊。100分钟后,下课铃声响起,大家还待在圆桌前激烈地“争吵”……这是记者在南开大学文学院现代中国文学小班讨论课上看到的画面。这也是任课教师林晨梦寐以求的上课效果。

  丢掉知识“喂养”走进深度学习

  在哈佛大学访学时,林晨了解到“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和所在的教学团队研讨后,他们决定开启一场教学模式的改革——告别以往“一名老师在台上讲,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方法,让学生走到“舞台”中央。今年9月,团队开始尝试课堂模式的改革。89名学生随机分成10组,每组随机分配一名助教。讨论课上,每位学生都要进行3—6分钟的观点性发言,并至少回应两名同学的提问。整个过程中,助教不做任何发言,只是进行引导和追问,把控讨论节奏。

  小班讨论要求学生每星期至少要有两百页的高深度阅读量。在问题设置上,不仅要有学术意义,同时还要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林晨介绍,现代中国文学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期末考试(40%),小班讨论(35%),期末小组为单位的文献分析(25%)。其中小班讨论成绩由助教根据学生表现给出,而最后的报告成绩则由现场评委直接打分。

  从金字塔到三角形 创建多赢生态格局

  “大班课上,老师、助教和我们就是金字塔的关系。林老师在最上边,我们只能听他讲,助教基本不和我们交流。但在讨论课上,我们就像是三角形一样平等、独立的个体。”学生聂亚芳谈道,“当个体平等后,我们就会有学术自由性的发挥,激励我们独立思考、独立学习。”

  参与整个小班讨论课程教学的10名助教,是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他们一方面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裁判员,另一方面也是学生生活中的好朋友,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热情影响着每一位学生。甚至有人在私下里跟林晨聊天的时候说:“我的教学野心被调动起来了,因为我发现一定程度上我可以影响到这些生命。”

  【院长声音】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沈立岩表示,如何使“教学神圣”的口号落到实处,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记诵之学”为“讲一练二考三”的学思并举、承创并重,林晨老师的“现代中国文学”课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启示。

编辑:赖鸿杰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校友捐资千万设卓越教学奖 10...
南开大学与延边大学签署对口...
《自然•方法》发表南开人工...
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校校长论坛...
南开大学两项目入选全国学联...
名列前茅!我校教育部哲学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
南开学子作品获评“最佳模拟...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