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中国妇女报:讲述妇女/性别研究的创新故事——纪念全国高校首批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成立十周年会议综述
来源: 中国妇女报 2016年10月25日B2版发稿时间:2016-10-26 10:57

  阅读提示

  2006年6月,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与包括十余所各类高校在内的有关单位合作共建了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旨在共同推进妇女/性别研究和学科建设的主流化进程。十年来,各基地成员在学科队伍、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锐意进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陈宁

  10月15日,来自全国11所高校的40余名代表齐聚南开大学,总结回顾首批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成立十周年以来取得的成果。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谭琳出席会议并讲话。她希望广大妇女研究者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妇女研究与培训的实际工作中,为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出贡献。

  2006年6月,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与包括十余所各类高校在内的有关单位合作共建了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旨在共同推进妇女/性别研究和学科建设的主流化进程,加强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与各基地的深度合作。经过十年探索,各基地成员在学科队伍、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锐意进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构建多学科学术共同体,促进妇女/性别研究主流化

  以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为代表的综合性高校基地充分发挥学科互补的资源优势,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使妇女/性别研究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开始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

  在学科队伍建设方面,基地成员发挥各自的学科优长,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互相启发,将跨学科的研究理路应用到妇女/性别研究中。武汉大学基地的科研人员来自全校包括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在内的20多个院系。厦门大学基地则根据学科特色下设了8个研究中心,在性别与文学文化、性别哲学、性别与教育等领域展开深入研究。经过十年发展,各基地研究梯队的结构日趋合理:老中青三代学者紧密配合,教授、副教授、讲师均占一定的比例,部分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积极参与,两性学者相互协作,各基地在队伍建设方面进展显著。

  合理的人才梯队有利于产出优质的科研成果。各基地经过十年积累,获得了一批高层次、高水平、影响广泛的科研项目和学术成果,有效推进了妇女/性别研究跻身哲学社会科学主流研究的进程。例如,近年来,南开大学基地成员承担与妇女/性别研究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4项,另有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北京大学基地成员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等纵向及横向课题20余项,在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科研项目的开展促进了专著的出版和学术论文的发表。南开大学基地从2006年开始在《南开学报》开设特色专栏“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每年3次定期刊出相关研究论文,迄今已发表论文110多篇,提升了妇女/性别研究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

  立足高校特色,将性别维度纳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各基地立足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开设与妇女/性别研究相关的课程,培养层次纵贯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阶段,课程性质涵盖通识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目前,一些高校已开始形成较为完备的性别教育体系。

  2006年,中华女子学院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招收女性学专业本科生,率先开设“女性学导论”“中外妇女运动史”“女性学理论”等系列专业课程。该专业也获批北京市特色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云南民族大学是全国较早招收女性学专业硕士生的院校,并首次将性别社会学列为社会学博士生招生方向之一,有力地推动了女性学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向更高层次发展。2012年厦门大学基地设立了交叉学科“妇女/性别研究”博士点,目前已招收博士研究生5名。

  基地课程建设十年来变化尤其明显。从最初仅在某些专业课中融入社会性别视角或加入相关专题,发展到在全校范围不同专业开设系列性别研究课程,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探索创新。厦门大学基地目前在全校开设各类女性学相关课程已达45门,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不同层次,其中面向全校选修的公共课程21门。湖南女子学院立足于女子学校的特色构建以国家精品课程“女性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重点探索女性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女性创业的新模式。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从2006年起开设女性学系列特色选修课19门;所编写的《新女性素质教育丛书》(共六册),被许多院校作为女性学课程及性别教育课程的专门教材使用。东北师范大学基地把性别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制,为本科生开设了5门通识课、5门专业课以及若干具有性别视角渗透内涵的课程。

  各基地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引导学生借助生动活泼的形式提高性别修养。湖南女子学院基地于2009年建成国内首家女性教育发展史馆,着重展示女子院校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的贡献,迄今接待国内外专家学者参观达上万人次。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在学生中多次举办“女大学生发展论坛”“研究生性别论坛”等,引导“90后”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热点性别议题,树立独立自强自信的性别观念。各基地人才培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为男女平等事业积蓄了后备力量,保证了妇女/性别研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妇联组织与科研机构通力合作,推动学术成果的现实转化

  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设立之初的宗旨之一,就是要搭建妇联组织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平台,解决学术研究与实际工作相互隔绝的问题,形成妇女/性别研究和社会工作的学术共同体。经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这一目标已经初步实现。各基地普遍与妇联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共同推进妇女事业的发展。

  中华女子学院基地自创办以来,联合各级妇联组织举办女干部培训班181期, 2016年,该基地协助商务部和全国妇联举办了“发展中国家女官员参与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研修班”,为来自23个国家的58位女官员进行性别培训,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北京大学基地2009年承办“全国妇联系统领导科学研修班”。中央民族大学特别注重少数民族地区女干部的培训,先后培训少数民族女性专家150余人。此类培训工作的开展将高校性别研究成果与高层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融会贯通,推动了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融入主流社会决策的进程。

  基地成员积极致力于参与和促成公共政策法规的制定及修订,让妇女权益在公共决策中得到应有的保障。例如,基地成员还将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关注社会,干预现实,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会上交流热烈,大家深受启发。谭琳在会议总结时强调,妇女/性别研究应该脚踏实地、立足国情,基于中国的现实问题进行理论创新。特别要注意把女性意识、自我意识与对国家、民族的现实观照结合起来,做有民族关怀精神的学者,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做好有中国特色的妇女/性别研究。在妇联组织改革的新形势下,相信已有十年丰硕成果的高校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一定会为中国妇女发展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编辑:赖鸿杰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我校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
南开教授入选全国“青马工程...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启...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
南开大学携手耀华中学共育人...
南开团队光刻图案化操控揭示...
校领导应邀在中国高等教育博...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