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昆明日报:14名南开大学学生在禄劝深山的教师初体验
来源: 昆明日报 2016年9月10日3版发稿时间:2016-09-14 08:28

  今晚9点,14名南开学子将踏上昆明到天津的火车,他们刚刚结束在禄劝县翠华镇新民小学为期8天的支教生活。在这个教师节,14名少年的心中,怀着对79个山里娃的深深挂念。新民小学是一个藏在贫困山区、远离乡镇的山村小学,5位乡村老师守着79个山里娃娃,这是头一次有山外面的名校大学生到这里支教。年轻人们带来了“A、B、C、D……”,教孩子们画海绵宝宝、折千纸鹤,给这些山里娃种下一颗颗梦想的种子。

  一个良好的开端

  来的时候,由于新民小学位置实在偏僻,这群来自南开大学文学院暑期支教团的14名学生,整整花了8个钟头、换了3趟车才从昆明市区来到这所小学。

  79名学生来自周边11个自然村,多数是少数民族。今年来上学的一年级小学生里,20多人中只有两人是汉族,其他都是苗族、傈僳族,没有上过幼儿园,得先教汉语。

  “以前分过几个年轻教师下来,但都没在满一年就走了。”生活条件差、交通闭塞、没有网络、通讯信号不稳定、学生基础差不易出成绩……这些或许都成为年轻教师们不愿来的原因。

  “近年来为了扶贫,各级政府都有相当多的资金、政策投入,我们学校是全寄宿制学校,孩子们每日两餐营养餐都是享受政府补贴,完全免费的。校舍硬件设施也都是标准化建设,办学条件很好。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师资太缺了。老师们的年纪都大了,平均52岁,最年轻的是今年刚调过来的花校长,也40岁了,很多课程我们是开着的,比如英语,但我们自己都不会英语,又怎么去教孩子呢?”新民小学的财务主任陈宗祥无奈地说。

  因此,这14名南开学子的到来,被视为一个良好的开端。校方希望,南开的学子每年都能在固定时间来到这里支教,与这所山村小学建立一个长久的联系。

  从不理解到感动

  8月31日,14名南开学子组成的支教团打破了山里的波澜不惊。

  孩子们好奇地喊着“老师老师”,音乐课是跟着唱TF-BOYS的歌曲,美术课画海绵宝宝,体育课跳大绳;送娃娃来上学的家长则看着这群穿紫色T恤的年轻人忙来忙去,老师们看着他们一本正经上课、备课,每天晚上点着灯开两个钟头的总结会。

  “来之前我们就已经明确了,不是来旅游,也不是来体验生活,而是要真真切切帮这里的孩子做点什么,我甚至都已经做好睡床板的准备。”南开支教团带队学生宋杨说。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教学生并没有想象中的娇气。没有洗澡的热水,就任由汗水“敷”着,热水壶坏了,就直接从水管上接自来水喝;床铺隔了假期没有洗过,将就着拍拍就睡下;迷失在傍晚的山路上,淡定地掏出充电宝,靠着导航手牵手往回走……

  支教的头两天,这群“小老师”对学生们迟到、延迟报到感到不解、生气。“我们会在周末的时候去家访。说真的,当我走在山脊上,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心在嗓子眼、身在悬崖边的心慌。”宋杨说,“但当我踩了一脚泥,跟着孩子走了两个多钟头的山路到她家时,真的,太心酸了。”这个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手持相机、麦克风录像,她想记录下孩子们的困难境况,好日后在为他们寻求帮助的时候使用。“一家人就挤在一个黑漆漆的小房间里,气味很不好,屋顶在漏雨,还有风从墙缝里透进来。”说起家访时的情况,这个被队员们称为“宋姐”的女生眼眶含泪。

  会遗传的“教师DNA”

  开学就该上大三的哲学专业学生刘怡君,主要负责教授二年级数学。她原本打算教授两个章节的数学课程,但她最终发现进度太慢,计划根本无法实现。“当我教他们长度时,发现他们没有尺子。”另一头,教授英语的南开学子也遇到问题,孩子们的汉语拼音都没学好,学“A、B、C……”很吃力。

  “一方面很着急,想要在很短的时间里教会他们很多东西,但后来发现,这是急不来的。”刘怡君说。“一节课上完,就想着下一节课。”随着支教结束日期的到来,这个曾经向当小学老师的母亲叫嚣着“我一定不当老师”的哲学专业学生,已经放不下山里的孩子了。

  王馨儿的父母也是老师。“我妈妈一直就希望我以后毕业也当个老师。但我以前一直不明白,当老师到底有什么意思。”但这一次旅程,让她对老师这个职业有了完全不同的认知。“我教美术和手工,当我看见小朋友们画出叮当猫、海绵宝宝的时候,内心满足感巨大。”20多个孩子的美术作业,这个“小老师”要批改2个多钟头。每一份作业都能得到她的激励。尽管从来没画过卡通人物,但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王馨儿去网上搜集了很多卡通人物形象。“山里信号不好,备课的时候得搭个梯子爬到楼顶才能打开页面。但最难的还是写评语,得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而这样的鼓励教育,也是王馨儿的教师父母传授的。

  在离开之前,由支教队伍援助的“南开书屋”也正式揭牌,已经有3000多本书从天津寄来,都是南开学子捐赠的。但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图书。“我们学校人少,如果高校能和我们建立一个长期合作的关系就好了。或许在实习的时候,能有一些大学生来长期支教。”陈宗祥说。

  好消息是,随着南开支教团的离开,学生们将会向校方、校友会、同学展示此次支教、家访中记录下的画面、文字,以期获得更多资源来进行帮扶。

  记者 李双双 报道 记者 周密 摄

编辑:赖鸿杰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新增2个本科专业
校友捐资千万设卓越教学奖 10...
湖南省教育厅来访
南开大学与延边大学签署对口...
《自然•方法》发表南开人工...
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
学校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校校长论坛...
广州市南开大学校友会春茗活...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