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中国教育报:学习杨敬年先生 做“四有”好老师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6年9月11日2版发稿时间:2016-09-12 17:54

  龚克

  9月4日11点52分,杨敬年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噩耗传出后,这么多的人自发地前来悼念他,不仅是因为他一生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更在于他的道德文章、学识人品。

  我想,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学习杨敬年先生,做像他那样的“四有”好老师,才是对他最好的悼念。

  我们要学习他坚定的理想信念。杨敬年先生出身贫寒,年轻时就追求光明和进步,他曾投考黄埔军校(长沙第三分校),后因不满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共清党,愤然离校回乡教书。解放前夕,他谢绝友人劝他出国的好意,留在学校迎接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他满腔热忱要为人民奉献聪明才智,却不幸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屡受冤屈,不仅被错划为右派,竟然还被判处管制劳动和剥夺政治权利3年。与他相濡以沫的妻子一病不起,受到牵连的儿子英年早逝。在如此悲惨的境遇中,他不怨不颓,坚信党和人民,达观面对逆境。直到改革开放后,他20多年的冤屈才得到改正,恢复教师的工作。不久,他以近80岁的高龄申请入党。百岁高龄时,杨先生写下自述:“我40岁时得到牛津大学博士学位,80岁时成为共产党员,都花费了40年的时间,才实现自己的夙愿。但牛津博士只是求学的顶峰,共产党员才是做人的顶峰。”杨先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信仰坚定、百折不回,什么是不忘初心、对党忠诚。

  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杨敬年先生一生经历坎坷,却始终坚持“为公”的情怀,始终坚守诚信的底线。1948年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不久,他受南开大学之邀,放弃原先去美国的打算,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任教。后来即使在逆境中也始终没有被厄运压倒。他以惊人的毅力,翻译了国家需要的总计230多万字的外文著作和200多万字的联合国文件,尽管那时根本无法署上自己的名字。1979年恢复教授职称时,杨先生已年逾古稀,但仍重登讲台、教书育人。2011年,他反复听了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他对我说,这篇讲话不仅讲1921年以来或是1919年以来,而是讲1840年以来,讲得非常好。他说,中国过去的经济基础和制度,是从1840年后被破坏的,经过100多年的艰辛探索,终于走出了新的道路,建立起新的经济基础和制度,他建议“要研究184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历史发展,好好写出本书来”。他以103岁高龄讲出这番话,不禁使我想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情操。

  我们要学习他深厚的学识学养。杨敬年先生一生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他是留英回国的教授,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国家建设需要,他积极补学俄语,还参加业余大学学习马列主义课程。他对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贡献卓著,80岁退休后仍笔耕不辍,90岁时写成跨学科专著《人性谈》,接着开始重译《国富论》。那段时间,他每天凌晨3点起床,到早上7点连续工作4个小时,下午进行校对,终于历时11个月完成了74万字的译稿。杨先生用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奋发进取,告诉我们扎实学识、深厚学养究竟是从何而来。

  我们要学习他宽广的仁爱之心。南开校歌有云:“美哉大仁,智勇真纯。”杨敬年先生不仅是通达天地境界的智者,更是一位仁者。他一生勇于面对挫折与逆境,待人处世真诚纯洁,就是因为他的心中有大仁大爱。他爱家人,照顾卧床24年的病妻。他爱同事,和善地与人相处,不计较在特殊年代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他爱学生,86岁结束返聘后才彻底告别讲台,但100岁时还在电话里给学生讲哲学课。他爱老师,每当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时,他总是对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位恩师念念不忘,特别是何廉、方显廷、张纯明、李锐、陈序经和杨石先,不仅对他做人、治学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在他人生道路的选择中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杨敬年先生是我们大家的好老师,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是我们人生的幸运。学做他那样的“四有”好老师,是我们广大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系南开大学校长)

编辑:赖鸿杰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我校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
南开教授入选全国“青马工程...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启...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南开大学携手耀华中学共育人...
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
校领导为新入职教师作专题辅...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召...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