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今晚报:先父张伯苓先生(27)
来源: 今晚报2016年9月5日13版发稿时间:2016-09-09 09:44

  张锡祚著

  南开大学档案馆 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 整理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45年,张伯苓与梅贻琦、张彭春、何廉等人合影

  二十七、日军投降的消息传来

  在当时,南开是私立学校,一切经费和建设都指着社会人士的捐款来补助维持,所以平时对于校舍的保护维修都是特别注意。校舍年年油刷,哪怕是一块玻璃或是一块窗纱破了,都要立时补修好。地上永远看不见一块碎木和烂砖,即使是最初建校时修建的校舍,也是油漆粉刷得和新房子一样。一进了南开学校的大门,会使人有一股生气勃勃的感觉。而一般社会人士见到他们捐款兴建的学校是这么整洁有秩序,这么有生气,他们也更乐于踊跃地来捐款。

  先生平日最注意培植后进,选拔新人,只要某人有一点长处被他发现了,他必要尽力地鼓励他,给他以发展的机会。对于用人方面,他常说:“人都有他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世间没有十全的人,我们用人,要尽量发展他的长处,避免他的短处,在长处得到发展时,他的短处也会退缩不显,如果我们对人处处吹毛求疵,世间将无可用之人。”他的一生,无论对人对事,永远是看那明朗的一面,选择那明朗的一面,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是代表他那教育家的风格,一个乐观主义者的特有性格。人们都叫他老校长,他的一生就是这么热情温暖,使人乐于受教。

  民国三十四年,公元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军国主义者战败投降,抗战胜利。全国人民欢腾鼓舞。在这里想起杜工部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来,正道着当日人们的心情,原诗录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人们身居四川剑外,在无线电广播里忽听到日军投降的消息,真是兴奋得涕泪交流,欢喜欲狂,急忙打点,结伴还乡,过巴峡,穿巫峡,顺流而下,返还故里。在人们的心里,是期待着,期待着,八年之久,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先生在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后,他的心情喜悦自不待说,他意识到眼前有一个新工作到来了,即刻召集在校的基干同仁,开会研究复校行动。

编辑:张丽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材料学科发展研讨会...
南开国际先进研究院(深圳福...
天津外国语大学来校访问
南开大学率中国队获国际青年...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
教育部调研组来校开展实验室...
自贡市蜀光中学校长一行来访
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副...
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高...
2025“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