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心有所悟知清远
来源: 天津日报2016年8月5日12版发稿时间:2016-08-08 10:16

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杨喜发作品欣赏

杨喜发

  门人杨喜发天资颖异,又以英日外语入取天津大学艺术研究所。以硕士毕业任教于南开大学艺术系,尤擅人物画,曾获全国美展奖奖状、鲁迅文学艺术奖项多种。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日本中央大学研习日本绘画一年。多次赴澳大利亚艺术大学巡展,并进行艺术之交流,蜚声海外艺坛以为神州之国光。近年喜发专攻人体,以写实方法作裸女之传神,展现人体肌肤之丽而创为中国人体画新符号焉。蔼然有希腊女神美好梦幻之境界,宛如红宝石之璀璨绘雕,自有人物之生命之气息存在。中国水墨应用西方画理在前已有林风眠之人物,李可染之逆光山水,喜发隽思亦如是乎。

  二〇〇三年中秋节后子黾子王学仲病目为记

  杨喜发天津人,曾用名杨熹发,先后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南开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东方艺术系教授及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全国美术考级专家组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近年,多往来于澳大利亚与中国之间进行艺术交流。作品及论文曾于《美术》《中国画年鉴》《中央大学学报》等百余种国内外报纸杂志上发表。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翰墨名家研究·杨喜发》画册、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杨喜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专著《中国画裸体艺术的表现形式与美学特征》《杨喜发专辑·绯之梦系列》刊登于《国画家》杂志专刊。

  看杨喜发创作时,感到他总是有一种向内聚集的力,这或许与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读解与自我体味有关。一些各式符号的表现连同画中人物,他笔下所染化的就是眼中纯粹的丹青世界,而大面积红色朱砂的铺染又传达出对传统绘画的炙热情感与向外张扬的一股活力。

  从天津美院国画专业学习传统笔墨开始,杨喜发就执著地探究笔墨间的线条曲折和墨色的情调渲染。这期间他也刻意去接受西方绘画中光色和质感等多维空间的表现,从作品立意上追求形态的自由,到具象布局刻画上摆脱现实的束缚,每一步都有自己设定的起伏与节奏。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杨喜发选取以红色为基调,大胆尝试在宣纸上去表现鲜活生命的红色人体。朱砂为色、墨为形,他这样解释道:“朱砂在中国含义十分广泛,尤其它还是味药材,红色又是中国古老的五色之一,红色血液更是生命的象征。我相信在梦幻与真实、记忆与幻想、现实与幻境之间存在着关联密码,我就是通过画作把强烈的情感铺撒到绯红之中,让宣纸与朱色的浸渍、墨与水的相融,升腾出‘红黑交融’的反差效果,去完成每一个生命至纯至美的表现。”

  在早年画作中,杨喜发曾描绘了许多具有时代背景的作品,如西南少数民族的生活、西北原生态牧区、烽火连天中的战士形象。近些年则把主要题材转向以人体作为主题,他表示:“坚持传统中国画的笔墨,在‘题材对象’和‘介质再发现’两方面进行再度创作。”

  在近十年作品创作中他不间断地注入许多现代元素,将传统绘画的意境通过叠加,使之形成更为丰富的艺术语言并努力追求表象后面的精神,让传统文化与当今文化充分地契合,使中国绘画与西方艺术相互交融。正如画家所言,在真实与谎言、现实与梦境、内在与表象之间的搜寻过程中,进行“情”和“灵”的表达。如他新近创作的2米x 5米巨画《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对话高更》,大飞机寓意地球在浩渺的太空漂浮,承载着人类不知去向何方……画面中河图洛书、图腾龙是东方特有的文化记忆符号,它与当代科技发明产品、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在这个共同生存空间里的规则符号的运用,触及了对人类文明史进程的反思问题。反映了今天地球村的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内心种种显露的状态。此画使用了生宣、朱砂和墨等东方传统古老之物料,用本人独特技法表达了作者个人对当下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

  对于杨喜发的作品,天津大学王学仲先生曾这样评价:“近年喜发专攻人体,以写实之法作裸女之传神,展现人体肌肤之丽而创为中国人体画新符号焉。”天津美院何家英先生也评价道:“喜发利用生宣画工笔人体,突破媒材局限,形成了自由穿越材质界限的能力。在对人体的刻画中,以大写意的方式尽情渲染,运用传统的画具和媒材创造出写实的质感表象。仔细品味杨喜发的作品,中西画法巧妙地融合,人体刻画准确、精微,写实造型能力扎实,线条富有中国书法之美。”

  杨喜发的作品既延续了传统中国画的审美元素,又具备了当下中国画发展的审美心理。画面成为某种体验与意绪的载体,折射了作品主人公各自的内心世界,也强调了画面背后画家的自我存在。他曾坦言:“创作是需要灵感的,而灵感是思考的结果,长时间的思考又需要建立在思想、知识的基础上,如果不具备这种基础,你的思考便会不着边际,很难产生灵感,思想和知识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我主张活到老、学到老,从学习中有所思考,从而获得灵感。”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对话高更

  大飞机寓意地球在浩渺的太空漂浮,承载着人类不知去向何方……画面中河图洛书、图腾龙是东方特有的文化记忆符号,它与当代科技发明产品、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在这个共同生存空间里的规则符号的运用,触及了对人类文明史进程的反思问题。反映了今天地球村的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当下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

    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tjrb/2016-08/05/content_7487243.htm

 

编辑:吴军辉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李建先生南开大学校董致聘暨...
中交物业服务集团一行来访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天津市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布局...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