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每日新报:纪念龚望先生去世十五周年
来源: 每日新报2016年8月6日8版发稿时间:2016-08-08 10:08

文脉雅韵 传习余香 1980龚望先生在津恢复八音古乐

龚望先生(右四)“率团”在南开大学演出后合影(由被访者提供)

  乡贤龚望先生去世已有15年,每逢其诞辰、忌日等纪念日,几乎都有一场别具一格的“音乐会”在天津举办——八音古乐演奏。上世纪80年代初,正是因为龚望先生的倡导和组织,天津从民间恢复了历史悠久却几近失传的中华古乐并传承至今,让后人一窥千年历史的礼乐原貌。

  当年“八音小组”的“年轻人”,如龚望先生的三子龚绳、学生刘世联等,如今都已是年近古稀,他们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当年八音的不少乐器已经濒临失传或者已经失传,都是龚望先生带领着大家自己做出来的,“当年制作的这些乐器现在依旧在古乐演奏会上使用,而‘八音小组’也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为天津文脉传承起了重要的作用。”

  草堂里中西“唱和”《孔雀东南飞》

  1980年,在西北工作生活了15年的龚绳终于回到了天津。在龚望先生居住的“四宁草堂”里,父子促膝而谈之时,龚望先生突然提出要唱一曲。

  这唱,当然不是唱戏唱曲——“父亲的嗓音特好,他一般说唱,就是唱古诗词。”龚绳说,“他告诉我,他曾经录过唱片,内容就是天津文庙祭孔时的礼乐吟诵。”天生乐感很强的龚绳欣喜非常,他从未听过父亲唱过这首《孔雀东南飞》,当时,家里还有一架小电子琴,龚绳说:“我给您伴奏。”

  龚望先生倒觉得有些“新奇”。龚绳让父亲先哼哼几句,自己在键盘上找到旋律,接着在这个原本宁静的小院里,飘荡着的由电子琴伴奏却是乐府古音唱法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其实,就在1979年,以龚望先生为首的几位天津熟谙古琴、古乐的书画家们,如李允中、蔡延禄、张子青、黎仲修、熊履方、刘楚青、冯谦谦、陈重、高仲钧、王坚白、陈隽如、肖敏、韩世清、宫长海等老先生们,就时常以“雅集”的形式聚会在一起,聚会时间一般是在每周日,上午8点半到11点半,这三个小时在红桥区北马路小学,是老先生“以琴会友”,下午则到文化馆泼墨挥毫。龚望先生就在这“雅集”中,和诸老商议要重振中华古乐。德高望重的龚望先生成了召集人和组织者,刘世联告诉记者,在1981年,天津的古乐研究会在北马路小学成立了。

  什么是古乐?如何恢复?龚望先生的目光落在“八音”上。八音,是古代八种制造乐器的材料: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而它不止有八种乐器,金,有钟、镈、铙;石为磬;丝,有琴、瑟;竹则是箫、箎;匏为笙、竽;土是埙、缶;革是鼗、雷鼓;木则是柷、敔。

  1980年,20岁出头的刘世联开始师从龚望先生习隶书篆书。龚望先生教书法,并不是只教如何写,而是从读书开始。“我们小时候都是从蒙学开始学习,然后学《大学》《中庸》。”龚绳告诉记者,后来学字的学生们也同样如此。由于龚望先生的学生各行各业都有,于是在“四宁草堂”学习也有“早课”“晚课”,刘世联回忆说,早课是从早上6点到7点半,晚上则是18点到20点。“龚先生的课,是从《诗经》开始讲起,讲含义讲平仄也讲句读。”当时读书太早或太晚,龚先生饿了也没停下讲课,往往拿吃的东西边吃边讲,也就是在那时,刘世联真正了解到“古文和《诗经》是可以唱出来的”。

  而包括龚绳、刘世联在内,当时这一批受业于龚先生学习古文、诗词、书法的学生都成了古乐研究会的有生力量。

  龚绳告诉记者,刘世联是个勤奋的学生,“他早上到草堂来,有时候我们还没起。”当时的刘世联不会预料到,自己的将来因为在草堂的一瞥,而与古琴结缘,并奉献了大半辈子心血直至如今。

  6点开课,学生们都在6点之前到草堂门外,6点开了院门才进入。刘世联常常5点左右就到了,于是龚望先生就吩咐家人每天早早就打开院门,让早到的刘世联进来。

  那一天,刘世联又是早到了草堂,先生把他带到自己住的西屋:自家垒的土炕、四面挂满字画——一张古琴突然入眼!

  自己动手恢复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这一眼,影响了我一生。”刘世联之前从未见过古琴,隐约猜到,这可能就是古文里所说的古琴。这一天的“早课”,刘世联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激动之情,直到帮老师收拾完屋中的纸张等物,才询问:“先生,您屋里挂的是古琴吗?”

  “是古琴啊。你耐(喜欢)吗?”龚望先生显得很平静。

  “耐!”刘世联忙回答,“好学吗?”

  “只要用心,都能学。”先生的话给了刘世联莫大的鼓励,刘世联忙表示,自己想学。“那好办啊。”从这次上课后,每次龚先生都会留下刘世联,还给了他一本古琴的减字谱《五知斋琴谱》学习,并推荐他到当时古琴大家高仲钧门下学习,“老先生没有任何所谓门户之见。”刘世联没有自己的琴,在高家学琴时,开蒙就用一张“唐琴”学习。这一年入冬后,草堂已经开始生炉子取暖了,而龚望先生让出差的龚绳从河南带回了四块桐木,刘世联常看到,这几块桐木在炉子旁翻来覆去地烤。快到春节了,一次讲课完毕,龚望先生让刘世联走的时候带着一块桐木:“拿去做琴。”这可把刘世联美坏了,可自己不会做啊,“我教你。”先生的话给了刘世联一颗定心丸。从那时起,龚望先生就教刘世联如何制作动手斫琴、髹漆,“我斫琴至今。”当时,为了让年轻会员诸艺皆备,龚望等诸先生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复制乐器。八音中的大部分乐器别说买不到,甚至都已经失传,龚望先生就拿出自己收藏的一些图谱,按照史料所载的样式、尺寸带领青年们动手制作。刘世联告诉记者,龚望先生、高仲钧先生将自己所了解的古琴制作方法和要点传授给他们,拿出材料让大家动手斫琴、髹漆,“当时天津音乐学院教授、箫笛演奏家陈重先生在全国最早研究恢复陶埙,并开发紫砂埙。他将此技艺及模范传给了龚绳,而由龚绳复制的陶埙至今被首都博物馆收藏。”

  “龚先生常对我说:‘你就得便宜吧!’我们这些年轻人真是得‘大便宜’‘大财富’了。”刘世联说,当老先生们对自己擅长的门类都是倾囊相授。老先生与青年会员们互相唱酬,对于八音古乐也分工教学:龚先生教授曲子文学内容:时代背景、内涵、思想内容、读音等,而高、张、蔡等先生则教授乐理,转成减字谱、简谱等。“我们拿出去油印。”悠扬的风雅颂伴随着八音演奏,在每周六上午的北马路小学里铿锵响起,“其实,‘颂’这一部分我们很少涉及。”刘世联介绍,龚先生当时说,“颂”多为祭祀所用,不可轻动、妄动。于是在《伐檀》《鹿鸣》之外,还多了《春晓》《关山月》等诗词琴歌。龚望先生层觉得“古乐会”的名字太大,古乐会一度改名“八音小组”,鼎盛时期,全部会员有30多人。从1984年5月底开始,龚望先生等诸老,逐渐很少出现在北马路小学的聚会了。古乐会活动时,年轻人多是负责接送老先生或帮忙取乐器,那一天,龚望先生的老同学陈隽如自己去参加活动,走到东北角金钢桥附近时,突然被骑自行车的小学生撞倒在地,老先生挣扎着走到北马路小学后,神情有异,烦躁不安,龚绳等人稍作安抚才得知老先生被撞,马上送医院,却最终没有抢救过来,不幸离世。那几日,龚望先生伤感备至,在家中哀伤不已,“后来再聚会活动时,先生到了教室就忍不住泪流满面。”刘世联说,来了有限的几次,龚望先生也不再来了。

  对台广播和《末代皇帝》的录音

  但古乐演奏没有停滞而且名声越来越大。1985年前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相继找到古乐会。“前者录制了一大批录音。”当时对台湾连续广播好几期后,“效果很好”。刘世联说,当时台湾发来回馈,“大陆还有人在演奏八音啊”,可实际上,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八音……对于是《末代皇帝》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来津录制曲目,龚绳和刘世联的说法有些出入,但从保存的资料中看,有一份乐谱《迎帝神》就是剧组在津录制的,这首曲子为皇帝祭天大典九项仪程的九举中,中和韶乐乐舞中的开篇第一章。在天津,古乐会先后在南开大学、天津音乐学院、天津政协礼堂多处组织专场演出和讲座。在南开大学,两台摄像机完整地记录了龚望诸老率青年后辈演出的盛况,“可我们再也没找到过这个录像。”龚望先生在演出中是执何乐器呢?龚绳和刘世联说,龚望先生是“指挥”,曾负责过乐起时候的柷和乐终时候的敔。

  会员刘世联已是当今制琴名家;当年学琵琶的会员李凤云,今时也成古琴演奏大师;古乐会初创,龚望先生已放眼未来,建议陈重在天津音乐学院的高等教育专业中设立古琴专业,现在有了天津音乐学院的古琴传习室琴韵悠扬……2013年,龚望先生诞辰百年纪念音乐会上,9位当年的青年会员再掌九器:刘宝琴执柷、李凤云执钟、王建欣执笙、龚绳执排箫、刘世联执磬、解新毅执鼓、邓云翔执埙、王颐真执篪、刘荣升执敔,更年轻的一辈操琴共唱《诗经》数篇;还有一个节目,龚绳吹箫、其女操琴、外孙女吟唱,三代同台——龚望先生承上启下,为天津文脉传承下八音古乐。

  一次古乐复兴三股力量传承

  龚望先生的故居“四宁草堂”在西于庄,这里留下很多老先生的故事:给孩子布置作业时,先化开两三滴红或蓝墨水,浅浅地在纸上作画,然后再将纸折痕成格习字。有人在外购买落款龚望名讳书法请先生鉴定,先生不说真伪却亲摆开笔墨:“我当场给你写一遍啊。”亲者忿,先生说:“至少他是笔墨盈利,不易。”晚年求字者众,家人亦烦,先生劝:“秀才人情半张纸,得字者欣欣然,我何乐而不为?”年长,多书“福”字,谓来者皆携福而归。先生与余明善园中闲聊,言及“当下儿童教育不堪”,遂寻《人谱》,以小楷工整录之散于众家……

  来新夏先生曾概括龚望先生为大书法家、教育家和收藏家。一个古乐会,因为龚望先生而为天津文脉留下了三股力量:一,专业的音乐继承人;二,乐器制作技艺传承;三:传统文学文化传承,包括书法、诗词创作以及吟唱《诗经》方法等。这正是大儒的“六艺皆通”的典范。

  天津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龚望先生几是既接受过最扎实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又接受西方先进教育的最后一代“文人”,然而回眸上世纪80年代这场古乐恢复之举,龚望先生传授给诸学生的正是传统的基础教育。龚绳和刘世联说,当下“国学”大热,但国学教育不但包括琴棋书画,还有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的学习,否则都是不全面。(新报记者 单炜炜)

    http://epaper.tianjinwe.com/mrxb/mrxb/2016-08/06/content_7487510.htm

编辑:吴军辉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李建先生南开大学校董致聘暨...
中交物业服务集团一行来访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天津市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布局...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