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担负起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
来源: 天津日报 2016年5月23日9版发稿时间:2016-05-24 18:09

  编者按:

  5月20日,本市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专题会议,对进一步繁荣发展天津哲学社会科学作出部署。会上,8位同志作了交流发言,现摘要刊发。

  建强马克思主义阵地

  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

  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天津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 孟庆松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新形势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党校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思想理论研究和宣传的主阵地,是党委政府决策咨询的思想库,是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持党校姓党,党校教师姓党,做好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个主业主课,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奉献党校的力量。 第一,切实发挥好党性锻炼的熔炉作用。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通过做强做优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个主业主课,把学习尊崇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作为干部培训核心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开展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思维教育等,把党校打造成为神圣红色殿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并转化为党员干部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二,切实发挥好理论研究和宣传的主阵地作用。要在宣传弘扬马克思主义真理、引领思想意识形态和弘扬主旋律上,发挥好“播种机”“宣传队”“扩音器”的作用。要依托市委党校分校、各区县委党校以及全市各行业系统党校等60多所党校的资源和师资力量,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亮剑发声、善于解疑释惑,及时传播主流声音,切实守好护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沿阵地,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奉献力量。

  第三,切实发挥好决策咨询的思想库作用。党校有发展新型智库的平台和资源,学科设置比较完备,特别是来自实践工作领域的学员资源丰富,可以形成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优势。通过建立和创新教师和学员共同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机制,建立完善党校系统智库建设协作共享机制,优化创新决策咨询模式和智库成员管理模式,统筹整合教师和学员、校内和校外、系统内外专家资源,提高决策咨询水平、提高资政成果转化效率,把党校建设成为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的新型智库,在推动我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建设高端智库中发挥更大作用。

  增强阵地意识发挥资源优势

  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

  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 于立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战略任务,这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主力军,要充分激发广大师生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

  一是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在全市拟建10所左右市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建设5个市级马克思理论研究创新基地,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全市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把高校思政课内涵发展纳入教育“十三五”规划,并予以资金保障,立足学科领航工程、人才引航工程、择优示范工程、思想导航工程、科研创新工程这“五个工程”推进思政课建设。

  二是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提升发展。实施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三五”综合投资规划,支持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进一步夯实学科基础。在加强现有49个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建设的基础上,鼓励高校进一步加大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建设与投入力度,在新一期市级重点学科布局中向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倾斜。加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市教委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计划,推出一批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研究成果。加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的建设和管理。

  三是着力建设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高端平台。大力推进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培育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设立高校智库建设专项资金,重点建设培育一批市级、校级高校智库,遴选推荐一批国家级高校智库,重点打造研究基地平台、项目引领平台、咨询载体平台、供需对接平台、成果发布平台、专题数据平台等“六大平台”。

  四是培养和聚集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积极支持高校申报国家和天津市人才工程和项目,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入选的人才予以重点培养资助。实施天津市特聘教授制度,在市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学科设置天津市特聘教授岗位,遴选培养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启动实施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一系列人才计划,实施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计划,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述学立论建言献策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

  天津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张健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为做好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市委领导下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研究机构,天津社科院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伟大进程中建功立业。

  一是加强理论研究和政策阐释,努力建成坚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阵地。整合相关学科研究力量,积极参与和推进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整体合力。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积极参与并努力做好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工作,加强天津市中特中心天津社科院研究基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研究,尤其要加强对十八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推出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的中青年高层次人才。通过报刊、电视电台、报告会、讲座等方式,深入浅出地做好理论普及和政策阐释工作。

  二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和创新,努力建成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阵地。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的要求,使现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国际问题研究五大学科群的学科优势更加突出,并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发展新兴交叉学科。继续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质量人才队伍。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不断推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建言献策,努力建成天津市综合性高端智库。要按照综合性高端智库的标准,以服务市委、市政府决策为中心,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要进一步加强组织结构、经费资源、人员队伍、研究方向、制度规范、各类平台等智库要素建设,形成高水平、善协作、开放高效的智库群。要充分发挥市情研究、舆情研究、天津历史文化研究、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等优势,逐步形成特色鲜明、长期关注的决策咨询研究领域及其研究成果,为美丽天津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撑。

  发挥社科联作用

  献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

  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靳方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纵观人类历史发展大势,立足中国社会变革大局,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

  一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与任务,积极引导广大社科工作者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努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宣传普及和咨政服务达到新的水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切实肩负起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的工作责任,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展示好,把社科联的作用发挥好。要在实践创新中获取理论研究的深厚源泉和强大动力,以创新的精神和扎实的工作,促进天津哲学社会科学取得新的繁荣发展。

  二要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主动担当。社科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做好社科联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紧贴市委中心工作,主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注重研究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多建有益之言,多献有用之策。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工作部署,积极承担国际性智库聚集地建设任务,着力推进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新型智库建设。要围绕“美丽天津”建设,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在促进天津改革发展中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三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机制,努力形成有利于激发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活力的引导机制,努力调动广大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广泛地团结和更深入地服务广大社科工作者。要发挥“联”的作用,努力形成更大的合力,增添更强的活力。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科联的服务力、凝聚力,提高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生命力、战斗力。

  总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社科联的职责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更好地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和国家重大战略咨政服务中展现天津社科界的力量,更好地在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贡献,更好地在回答社会关切中及时发出声音,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应有的力量。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应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 陈晏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并且说“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着重点”。这就要求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面向现实实践,以现实问题为中心,以中国问题为中心。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在经历前无古人的大变动,它不是任何一种历史实践版本的再版。如何推进这场社会变革,如何解决社会变革中发生的种种问题,这在外国,在历史上,乃至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都找不到现成的答案,找不到现成的教科书,都要靠现在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去研究、去探索。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把握时代的精神,首先就是把握时代的问题即时代的矛盾。只有关注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研究现实实践中的问题,才能把握时代的矛盾,从而揭示中国社会变革发展的逻辑。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也是这样。社会科学作为经验科学,是受制约于它所解释的经验的。显然,依据于西方的经验建立起来的经济学,不足以解释中国的经济;依据于西方的经验建立起来的政治学也不足以解释中国的政治。同样,依据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经验建立起来的经济学、政治学,也不足以解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和政治,而是必须研究正在做的事情,总结现实实践的新鲜经验,才能建构起新的适合现实实践需要的经济学、政治学。只有这样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才能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理论和智慧的支持。

  强调以现实问题为中心,以中国问题为中心,不是不要研究外国、研究世界,也不是不要研究历史。关起门来研究,割断历史传承,都是不可能构建起有价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在当今时代条件下,中国的事情与世界的事情是联系在一起的,许多中国问题已经上升为世界问题。研究中国问题也必须有世界眼光,需要了解中国问题发生的世界背景。对于世界问题或人类问题,也必须给予应有的关注,提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应有的担当。至于研究历史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的。承续中国文化的血脉,从老祖宗那里吸取解决现代问题的思想和智慧,这本来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不懂历史、割断历史还想建立起真正的哲学社会科学,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可能的。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论老少,都应当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肩负起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光荣使命,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贡献。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何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从真懂真信、为什么人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等问题出发,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重大原则进行了深入阐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这是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意识形态属性作出的科学界定,也是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作出的明确指引。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当代中国所进行的伟大实践是前无古人的,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深入研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而指导实践。但是在经济学界一些人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用新自由主义解读中国经济,宣称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都是实行市场调节和推行私有化的结果,而出现的问题都是国有经济和政府干预造成的。这些错误观点和主张对社会舆论形成严重误导,对深化改革造成严重干扰。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到研究和教学全过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谈得上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才能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统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科学精神,确立科学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要加强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敏感性和鉴别力,自觉抵制和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

  马克思主义是维护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科学体系,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创新的理论成果服务人民,造福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打造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做出应有贡献。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指明方向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纪亚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特别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一是确定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职责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是哲学社会科学发挥应有作用的灵魂,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这一论述,在更高层面明确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职责定位,必然有力地激发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

  二是提出了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指出了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目标任务,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与时代要求、实践需要紧密结合,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坚持问题导向,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遵循科学研究规律,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著坚守做大学问、做真学问。

  三是抓住了育人育才中心工作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人抓起,从人做起。要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要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人才体系;要完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职称评定和人才遴选制度,形成培养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良好激励机制,促进优秀人才不断成长。

  四是指明了繁荣发展的原则途径。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宽阔视野和清晰思路,发展马克思主义,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要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重要方针,坚持和发扬学术民主,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面向世界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增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力,展现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用好三方面资源

  综合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 佟德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融通生成说”,并指出特别要把握好三方面资源: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以及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综合创新,同样要用好这三方面资源。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综合创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我们的学术研究,尤其是政治学研究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很多来自西方。比如,民主、法治、平等、自由,这些都是政治学研究最核心的关键词。可是,这些词语都来自西方。如果回到1840年前,这些概念很少有人听过,更别提使用。现在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百姓,都在使用这些概念,已经习以为常。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综合创新的典型案例。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综合创新的体系是中国特色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如果不加分析把国外学术思想和方法奉为圭臬,一切以此为准绳,那就没有独创性可言了。他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作为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综合创新的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成果。但是,这一进程远未结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在回忆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指出,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这一次,世界历史把目光从欧洲转向了中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当代中国,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只有勇立潮头,引领创新,才能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编辑:赖鸿杰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校友捐资千万设卓越教学奖 10...
南开大学与延边大学签署对口...
《自然•方法》发表南开人工...
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校校长论坛...
南开大学两项目入选全国学联...
名列前茅!我校教育部哲学社...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
南开学子作品获评“最佳模拟...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