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大公网:陆法律学者:少了“九二共识” 只有新对抗
来源: 大公网发稿时间:2016-05-21 10:50

  大公网5月19日讯(记者 李理)明日台湾地区新领导人即将登场,日前由南开大学军事爱好者协会主办的“政党轮替与两岸关系展望”主题讲座于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历史学院成功举办。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兵博士担任此次讲座主讲嘉宾,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朱松岭博士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院长助理田飞龙博士作为特讲嘉宾一起对台湾岛内即将发生的政党轮替和5.20之后两岸关系的走向进行研讨和预判。

  李晓兵表达了对未来绿营在5.20之后可能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会对两岸关系带来冲击的忧虑。他指出,台湾在过去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进行了七次“修宪”,把“大一中”体系,变成了“小台湾”体系,并且在外部合法性丧失之时,通过在地化的民主改革等方式寻找新的合法性基础,同时也将各种政治目的成功“塞进”法律,试图削弱两岸之间的共同性和未来统一的基础。大陆在2005年针对岛内“独派”力量日益疯狂的情势出台《反分裂国家法》,其后,两岸关系开启了和平发展的一段历程。而今,蓝绿政权交接在即,绿营一直未能对两岸同属一中这一基本原则做出正面而积极的回应。总体来看,大陆应对台湾岛内一些政治力量不断通过法律手段谋求分裂国家基本目标的行为尚需进一步加强。

  朱松岭教授则指出,从2014年的“九合一选举”到前不久的领导人选举,绿营进行“全面执政”,蓝营全面溃败,这样的政党轮替只是表面形式。为什么说政党轮替只是一种形式,因为从1988年蒋经国先生去世到现在,我们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李登辉执政团队,不管是陈水扁时期的执政团队还是蔡英文的团队,基本用的都是李登辉的团队。与此同时,我们要重视蔡英文这个人、这个执政团队,战略上可以藐视,但战术上一定要重视,从舆论、理论各个角度上都得注重攻防。朱松岭教授同时指出,正确处理处于世界大格局变迁中的两岸关系,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要看到台湾当权者的的思考、判断,更要看到他们思想的后面是什么东西。

  对于两岸关系的现状问题,朱松岭教授指出,对于两岸关系的状态不同的政治力量有不同的定义,作为反独促统的政治力量,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以国家统一为己任,两岸关系的状态实质是内战状态“继承问题未竟之状态”,《反分裂国家法》对此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同时,他还指出,无论是从国家认可说还是从国家构成说的角度来看,国际上普遍都不认同台湾处于独立状态。

  对于未来两岸关系展望,朱松岭教授指出,未来如果两岸双方没有“九二共识”,那么两岸之间不太可能有“冷和平”,只可能有“新对抗”!对于“台独”力量,可能是歼灭战,可能是消耗战;可能是闪电战,也可能是持久战。未来台湾问题的解决,还要注意中美之间实力的此消彼长,以及大国战略的角逐和利益的交换,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不在岛内而是在台湾之外。

  田飞龙博士在演讲中主要从宪法的角度、社会契约理论的角度阐述了两岸问题、大陆和香港问题、中美大格局中台湾的地位、从宪法伦理性角度看“台独”、“港独”,他提出了从制宪权、修宪权的宪法规范的边界、台湾改宪方式的合法性看“九二共识”承认与否的效力问题。他特别指出,在5·20就职报告,若蔡英文只关注“小确幸”而忽视民族大义,则其未来可能成台湾的罪人、历史的罪人。若民进党单方面打破两岸现状,则势必引起大陆反弹,而且这种反弹具有合法性,《反分裂国家法》便是其合法性基础之一,美国也无话可说。就未来两岸关系走向问题,田飞龙博士指出,我们要淡化政党轮替所造成的影响,要有大格局意识,保持大战略弹性。未来台湾自身如何选择,对台湾来说,归根结底还是个体系的归属上问题,到底是追随西方,还是重回到大陆?并进一步提出出,就当前这种形势来看,美国对台军售已经基本没什么实质性影响,大陆若不犯太大的战略错误,合理进行体系建构和自身的发展崛起,有效的管控和美国的战略冲突,则未来在两岸关系的处理方面,大陆可在两岸方面始终保持战略主动权。大陆着重强调两岸和平统一的法理基础,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但一定要最后才使用武力。

编辑:张丽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南开大学“文旅AI心理引擎”...
光大传统 “智”向未来——...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