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新华网:甲骨文中某些动物字缘何“四蹄腾空” 南开教授新著探讨甲骨文之美
来源: 新华网 2016年3月24日发稿时间:2016-03-25 08:50

  新华网天津3月24日电(张建新、陆阳)甲骨文中一些动物字形缘何呈现出四脚侧向腾空的非常规形象,这是许多书法、文字研究者一直以来关注的问题。近日,著名书法家、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朱彦民教授在新著《甲骨文书法探微》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与古代文字书写的材质、形制,以及古人的美学观念、欣赏习惯有关系。

  “侧书腾空”是甲骨文中一种极为奇特的文字形态现象,一些动物字形原本应该头部朝前、尾巴朝后、四脚落地,呈横扁形状,但在甲骨文中却竖立起来,四脚侧向腾空,动物形状作头部在上、尾部在下的纵窄形状,很不符合动物一般状态形象。

  朱彦民指出,从甲骨卜辞来看,直行排列(直行)、自上而下(纵向)在当时已经是一种通行的书写形式。为了适应这种“直行”“纵向”的书写形式要求,甲骨文中一些字的形体转向90度取纵势,从而改变了客体象形符号的重心方向。

  《甲骨文书法探微》中介绍,动物字形“虎”“豹”“象”“馬”“豕”“犬”“燕”“黽”“龝”“龜”“魚”等,都作‘侧书腾空’之状,唯有“麋”“鹿”作自然正立形状。究其原因,朱彦民认为,麋、鹿为个子高挑动物,四蹄朝下的自然状态,形状正能呈竖立颀长的形状,与甲骨文字体呈纵长形体相符,因此不必像虎、象那样“腾空侧书”。

  他介绍,除一些动物字形外,一些现实中存在的实物名词象形字也作“侧书腾空”状,比如“矢”“弓”“爿”“舟”“水”“王”等。

  对于甲骨文中出现这一奇特文字形态的原因,书中指出,这与古代文字书写的材质和形制相关。殷商时代的主流文字书写形式主要是简册文字,尽管现在尚未发现商代简册实物,不过从大量的甲骨文书写字迹来看,这种受简册文字书写形式影响的书写规范,在当时已是非常通行的书写形式。足爪落地的动物形象,不管是禽是兽,一般都是横扁的,不适于在窄长的单支竹简上书写。

  朱彦民认为,甲骨文的“侧书腾空”,可能还与人们的美学观念和欣赏习惯有关。此时人们已经有了纵长方形字体的欣赏习惯,正如世界范围之内早期人类都已经知道并充分利用黄金分割率一样,文字“纵变”也体现了我们早期先民审美习惯,具有原始的美学意义。

  《甲骨文书法探微》全书共43万字,集中探讨了甲骨文字本身的形式美、结构美、章法美。朱彦民认为,甲骨文书写已经初步具备了书法艺术的主要因素,即原始形态或称不自觉状态的书法艺术。甲骨文的原始美,使一些敏感的现当代书法家受其影响与启发、关注其艺术性的一面,将这些艺术因素运用到书法创作之中,为书法艺术大家庭注入了新鲜血液。(完)

编辑:赖鸿杰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八届信息光电子发展战略...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
南开大学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天津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南开大学“文旅AI心理引擎”...
光大传统 “智”向未来——...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