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谧的南开中学里,有一座外形奇特的雕塑,远看似一场爆炸刚刚发生,火焰正四散喷发。这座雕塑是为纪念78年前,南开系列学校被日军轮番轰炸的历史。
本报讯 (记者胡智伟) 1937年7月29日至30日,侵华日军先后对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进行轮番轰炸,菁菁校园陷入火海之中。
今年89岁的喻娴乐,是时任南开中学教务长喻传鉴先生的女儿。“据我父亲回忆,7月29日下午,日军先是炮击了(南开)大学部。7月30日下午,多架敌机又轮番轰炸南开中学,前后达两个多小时。当天晚上,日本人又派兵到学校内抢掠图书仪器,并到处纵火。不到两天时间,菁菁校园变成一片废墟。”喻娴乐说。
学校非军事目标,日军为何施此暴行?南开区负责党史研究室工作的组织部副部长赵萍说:“当时也有外国记者问过类似问题,日方回答说‘南开学校是天津造成反日情绪与反日活动中心,所以非炸毁不可’。”赵萍告诉记者,细观天津抗日活动的历史,无论是“一二一八”、“五二八”抗日大游行,还是宣传抗日救国理念,组织募捐慰问抗日官兵,总能见到南开学子们的身影。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全境沦陷。1934年,在北站体育场举行的华北运动会开幕式上,南开学子当着日本天津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的面,用紫、白两色小旗,连续组成‘勿忘国耻’‘收复失地’等字样,引来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梅津美治郎大为恼火,当场退席。类似事件还有很多,使日军对南开系列学校嫉恨已久,最终导致轰炸事件的发生。”南开中学校史馆馆长杨乃东说。
南开系列学校遭受轰炸时,校长张伯苓正在南京公干,悲痛之余,他对记者说过这样一段话:“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南开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其后的八年间,众多的南开学子投入到抗日救国行动中去,有人甚至为国捐躯。而抗战胜利后,时任天津市长的杜建时(也是南开校友)对张伯苓说,平津二市被立案的汉奸之中,没有一个南开毕业生。张伯苓笑答,这比接受任何勋章都让他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