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今晚经济周报:“美丽天津”建设学校社区齐参与 大学生入社区推广垃圾分类
来源: 今晚经济周报2014年2月14日发稿时间:2014-02-14 08:49

  春节期间饮料、酒水消费不少,那些使用过的瓶瓶罐罐有没有精心地保存下来留作回收?您每天阅读的报纸、杂志是随着垃圾一起扔掉,还是收集起来集中卖掉?拣菜时挑出的菜叶、果皮,使用过的废弃电池、破碎的灯泡这些垃圾是不是全部堆放在了同一垃圾袋里?随着环保理念的逐渐深入,垃圾分类处理的概念也被人们有所了解。为使其更加深入人心,南开大学ITEC团队的4名大学生在这一问题上展开了探索,他们致力于寻找社区垃圾分类回收新模式,引入“环保积分”这一创新理念,并且以和平区庆有西里社区为实践点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活动的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今庆有西里的垃圾桶被清晰地划分出了相应的功能,不同功能的桶接收不同的垃圾,家庭主妇们也学会了垃圾走出房门前就已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处理在天津开了一个好头,本期“伊查到底”记者就来深入观察垃圾分类处理这一话题,找出分类处理的益处及执行中的困难。

  -“环保课堂”开进社区

  春节前,正是各家各户忙着打扫卫生,清理垃圾的时侯,细心观察小区内的垃圾桶,没过一会儿,就会被各家各户清理出的垃圾装得满满。那么您清扫出来的这些垃圾有没有分类别处理?是不是任何杂物,都倾倒在了同一支垃圾袋中?为了赶在清扫“旺季”到来前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普及到市民中间,南开大学ITEC团队由迪、魏望、吴文昌、梁志远4位同学提前“进驻”小区,开设环保课堂,同时联合一家物流回收公司展开废旧物品回收工作,大学生们的努力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环保课堂在社区会议室里正式开课,会场里满满都是来听课的居民,一位阿姨告诉记者:“今天听到有大学生过来给我们讲环保课,我吃完午饭就过来了,我就想知道垃圾如何分类?如何处理更加安全,更利于环保。”大学生们精心准备了一部幻灯片,幻灯片的内容多是一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比如:我国每生产1吨纸,至少要耗费17棵参天大树和100立方米的水,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张纸,全国就要浪费约2700吨纸、27万吨水。如果我们例行节约,纸张双面使用,加上废旧纸张的充分回收再利用,那么可以大大减少对树木的砍伐。有专家计算,1千克废纸可生产0.75千克再生纸。每回收1吨废纸可节省木材300公斤,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减少空气污染75%……台上大学生们讲得有理有据,台下的社区居民听得认真并不时记录。

  检验居民们学习成果的时间到了,同学们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垃圾写在标牌上,在居民面前摆放了4个塑料盒,每个上面分别写有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请居民将手中的标牌分门别类地投放到塑料盒里。团队成员由迪现场指导,其余成员在台下与居民展开互动,由迪告诉记者:“居民们能够亲身做一做,可以加深他们的印象,在日后实际操作中才能够记得住、记得牢。”

  居民们听过环保课,纷纷回到家中整理垃圾,第二天,大学生团队把物资回收公司的工作人员带到了社区广场上,这一次他们没有将这些可回收垃圾折换成现金交给居民,而是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模式——环保积分,居民通过正确分类生活垃圾获取绿色积分,通过累计积分的方式换取环保礼品。礼品的价格远远超过市场上物资回收的价格,居民们算了算,还是兑换成环保积分更合适。

  -春节期间检验学习成果

  课堂开进社区,物流回收公司进驻社区,一系列的努力能否换来成果呢?春节恰恰是检验成果的最佳时机。南开大学ITEC团队的4位大学生有些家在外地,他们放弃了过年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而是驻守在庆有西里社区,观察垃圾分类成果。

  团队成员魏望告诉记者:“我们在春节前对庆有西里的垃圾桶进行了细致地观察,并保留下了一些照片用于日后对比。春节期间,我们团队的成员继续对这些垃圾桶进行观察,我们发现:经过我们的引导,居民们积极配合这项工作,听课的居民可以做到垃圾分类丢弃,我们取得了良好的开局,希望这一良好习惯能坚持下去,然后在全市范围内得到推广。”

  通过这段时间驻守社区开展调研,团队成员吴文昌有自己的观察心得,他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培养,居民们丢弃垃圾时基本能够做到袋装化,这与一些措施的出台紧密相关。本市一些旧有小区纷纷将楼道里的垃圾口进行了封堵,一些新建小区干脆就不再设立垃圾口,居民们生活环境一下子得到了提升,由此也使得市民在处理垃圾时必须袋装,然后带到楼下的垃圾桶里。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良好的习惯培养需要时间,更需要措施的保障,要让市民完全接受垃圾分类处理,首先要让大家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如何做到有效分类。”

  团队成员梁志远跟记者说:“我们以庆有西里为实践点进行调研后发现,居民们对于垃圾分类处理并非不支持、不配合,反而特别愿意参与。真正的难点出在垃圾出门之前,通常情况下,一家只有两个垃圾桶或纸篓,厨房放一个,卫生间放一个。卫生间的垃圾桶通常以废弃纸张为主,但厨房里的垃圾桶里面丢弃的东西可就五花八门了,换下的电池、灯泡丢弃在里面,厨余垃圾也放在里面,如果家里打破了杯子,碎渣也要放到里面,这些垃圾混在一起,等主人要丢弃时便会发现,哪个垃圾桶都不适合丢弃。”

  通过同学们的实地调查后了解了民众对于垃圾分类处理的意愿,同时更发现了垃圾分类的最难点,民众的意愿是良好的基础,破解难点在未来的推广中需要一一加以应对。

  -旧报废瓶再生已深入人心

  采访中记者发现,将旧报纸、废饮料瓶、易拉罐等收集起来,统一变卖换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一项无需过多地向居民们讲解,大家已经将此列为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这一次南开大学的学生尝试用“环保积分”的形式,取代过去“以废品换钱”的形式,这项活动能够顺利推广吗?

  就在南开大学学生开展活动的第二天,记者来到了庆有西里社区进行采访。有居民告诉记者:“我们家常年订阅《今晚报》,每隔一段时间,报纸就会堆成小山,每个季度我都要统一卖一次报纸。通常情况下,我给废品回收人员打个电话,他们上门服务,将废报纸称一称,每斤旧报纸0.35元至0.40元,折合成现金交给我。一些饮料瓶、易拉罐通常也是这样处理,这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习惯。”还有的市民说:“可回收的物品在我们看来只有旧报纸和饮料瓶,对于这些杂物,我们通常会在厨房里开辟一个专门存留它们的场地,肯定不会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丢掉,因为这些废品是可以换钱的,哪怕五分、一毛钱,我们也很在乎。”

  而此次南开大学ITEC团队带来的是“环保积分”项目,居民变卖废品得到的并不是现金,而是积分。1市斤旧报纸可以兑换1颗星,3颗星可以兑换价值1元的礼物,5颗星兑换价值2元的礼物,10颗星兑换5元的礼物,而15颗星可以兑换10元礼物。一位居民跟记者计算,以报纸为例,15斤报纸如果卖给小贩,只能获得5块多钱,而参加“环保积分”活动可以收到10元礼物,价值翻倍,仅从价值一项就能调动起居民的积极性。

  魏望告诉记者:“在‘环保积分’项目推广初期,我们这么做就是为了调动起居民的积极性,让大家积极参与其中,培养居民对可回收资源充分利用的习惯。我们针对社区垃圾分类进行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提出‘环保积分’概念,鼓励社区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在产生垃圾的源头建立一种垃圾分类机制,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在所选社区进行环保积分卡制度的试点,环保积分卡制度是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的一项长效机制。居民通过正确分类生活垃圾获取绿色积分,通过累计积分的方式换取环保礼品。我们与环保组织合作进行资源再生产品制作,并将资源回收所得金额10%作为社区绿色公益金,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藉此推动社区环保建设

  活动的开展最直接的参与者与受益者是社区的居民,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对于由大学生立项的公益环保项目,居民们大多持赞许的态度,他们认为:学生们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并在社区里付出行动本身就值得赞赏,大家努力做一方面有利于社区居住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也不能辜负孩子们的努力。

  一位长者表示:“现在我们全市都在积极推动美丽天津建设,借此就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地改变不合时宜的生活陋习。过去我们都是用畚箕盛垃圾,顺着楼栋的垃圾口倾倒,到了夏天蚊蝇蟑螂都来了,生活环境根本无法保证。后来垃圾口堵上了,垃圾袋装了,也许刚开始也不习惯,但现在完全适应了,带来的结果就是楼道跟房间里一样干净,生活环境极大改善。现在孩子们又把垃圾分类的习惯引入到我们身边,我们只需要精心一下,将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分开装,再将不同的垃圾袋投放到各自的垃圾箱里,居民们做简单的一件小事就是在为美丽天津做贡献。”

  庆有西里居委会主任王金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南开大学的学生在我们社区举办垃圾分类、环保积分活动,得到了广大居民的热情支持,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非常顺利。既将垃圾分类的知识传递给了居民,也将物流回收企业引进到社区中,居民们反映良好。这项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社区环保工作的积极开展,我们希望这项活动在庆有西里成功开展的基础上,能够得到更多地推广,共同推动社区基层环保建设,为美丽社区、美丽天津的建设作出实实在在地贡献。”

编辑:刘慕鑫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
我校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
南开教授入选全国“青马工程...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启...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南开大学携手耀华中学共育人...
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
校领导为新入职教师作专题辅...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召...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