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人民日报海外版:奥运先驱张伯苓(“近代中国寻梦人”系列报道之⑤ )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发稿时间:2013-10-11 09:06

王德蓉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0月11日 第10版)

  穿军服时的张伯苓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南开大学校园

  刘长春

  他本一介武夫,却让私立南开大学成为国内一流名校。

  他是最早将奥运概念带入中国的先驱人物,是力促刘长春参加奥运会的主导人物。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的“南开先生”张伯苓。

  亲历败降现场

  1889年,13岁的张伯苓考上了北洋水师学堂驾驶班,憧憬着投身海军的强国梦。这所中国近代第一流的海军学校不仅免交食宿费,而且月供4两白银,总教习是著名思想家严复。5年后,他以“最优等第一”的成绩毕业。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惨败后,他以一名下级军官的身份到“通济”轮实习。船上官兵土气低落,一些老兵给他讲述黄海大战的情景,使他完全失去了对清朝海军的信心。

  1898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国借日本从威海卫撤军之机,与清廷签订《订租威海卫专条》,其中规定将威海卫一带的陆地和海岛租给英国使用。为此,张伯苓所在的“通济”轮奉命去刘公岛办理接收、转让手续。在同一现场,太阳旗降下,中国黄龙旗升起。隔一日,黄龙旗降下,改悬米字旗。在这里,张伯苓目睹英国士兵强壮如牛,精神亢奋,而中国士兵肩骨高耸,面容憔悴,心中受到强烈刺激。他痛切感受国家屈辱,原有的军事救国思想也彻底粉碎。

  创立南开大学

  1898年11月,张伯苓离开北洋水师回到天津,应聘到严氏家馆,开始投身教育救国事业。严氏家馆是晚清翰林、近代著名教育家严范孙为教育子侄而设立的,也是他行革新教育的实验基地。张、严从此合作无间达30年之久,为南开学校体系的创建发展殚精竭虑。

  1903年、1904年,张伯苓两次航海东渡,考察日本教育。考察期间领略了日本对教育的重视及办学规模和教育方法,深受震撼。他感到:“知彼邦富强,实由于教育之振兴,益信欲救中国,须从教育着手。”1904年10月,敬业中学堂成立,28岁的张伯苓担任学堂监督(校长)。1907年正式定名南开中学堂。张伯苓吸取美国、日本的教育经验,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形成了一支要求严格、风范可钦的教师队伍。学校稳步发展,不久就成为中国北方最著名的中学,各地学子包括美国、南洋的华侨子弟都慕名而来。张伯苓成为声誉卓著的新教育倡导者。

  1919年,张伯苓要办大学,为此他辞去南开中学校长职务,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师从杜威等名师。课余,他先后参观考察美国大学和中小学近50所,特别注意考察私立大学,研究其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和最新教法。1919年5月,在新文化运动高潮中,南开大学主建筑动工,3个月建成。当年9月25日正式开课,周恩来成为首届新生之一。当年建校,当年招生,当年开学,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个奇迹。首届新生还没毕业,南开的好名声已传遍天下。

  张伯苓不仅办起了私立大学,而且办出了名堂。在筹办大学时,正值军阀混战、政局动荡的年代,学校有时因经费无着,不得不暂时停课。但张伯苓从不灰心,自言:“南开南开,越难越开。”他注重提升学校的师资、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毕业生,获得社会认可,从而成功募得社会捐赠。他为南开提出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强调能力和道德两个方面,要求南开学生具有“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从而集中体现了张伯苓以“教育力量使中国现代化”的思想。艰苦卓绝之中,不过二三十年,当时的南开大学已进入世界名校之列。

  在半个世纪的岁月中,张伯苓历尽艰辛,除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之外,还先后创办了南开女子中学、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并接办四川自贡蜀光中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清华校长梅贻琦、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和戏剧家曹禺等人都是南开教育成功的典范。

  首倡奥运梦想

  在张伯苓为人称道的教育理念中,体育总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也因此被誉为“体育校长”,成为近代中国体育教育的一面旗帜。早在严氏家馆当教师时,张伯苓就把体育作为必备课程,同学生一起到户外打球、跳高、跳远、骑自行车……成为南开大学校长后,张伯苓仍力倡“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他创立了多支足球、篮球队,同学生一起踢球,带学生骑自行车,给学生制造器材,为学生聘请名家。南开足球队曾打败天津租界队,篮球队也出了“南开五虎”,从而使南开的体育在全国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张伯苓还积极传播奥运理念,倡导体育强国,为国人绵延不绝的强国梦第一次注入了奥运元素。实际上,当1894年张伯苓开始感受中国在甲午战败的痛苦时,顾拜旦正忙于促成四年一届奥运会的决议。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行。1907年10月24日,他在天津发表演说时呼吁:“我对吾国选手在不久的将来参加奥运会充满了希望。”“我国应立即成立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队”。一年后,几个南开学生在《天津青年》上撰文提出:中国何时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派一支运动队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

  一百年前的“奥运三问”振聋发聩,它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华民族百年奥运梦的起点。此后,张伯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着“奥运三问”。1928年,张伯苓任名誉会长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派代表出席观摩了第9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1932年,张伯苓与张学良及体育协进会领导一起,积极支持短跑运动员刘长春赴洛杉矶参加第十届奥运会,并亲自为刘长春向国际奥委会报名,最终促成中国运动员刘长春和教练宋君复如愿与会,代表中国出征,写下中国奥运史的重要一页。4年后,在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积极支持下,中国派出由141人组成的体育代表团,前往德国柏林参加第11届奥运会。然而,在短跑、中距离跑、跳远、铅球、铁饼、标枪等项目的比赛中,等待他们的结局只有一个:预赛即遭淘汰。1945年抗战胜利,他组织召开体育协进会会议,申办第15届奥运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申奥活动。张伯苓为奥林匹克运动奋斗整整40年的历史证明,我们的奥运梦从一开始便与强国梦相联系、相重合:强国梦寄托于奥运梦,奥运梦依附于强国梦。为此他曾作出这样的预言:“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感慨万千:“这个首次在北京举办的盛会,将圆一个中国人——张伯苓先生一个世纪以前表达的梦想。”

编辑:刘慕鑫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天津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一行来校调研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4年...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牢记嘱托谱新篇!这一年,南...
环境科学领域著名学者佩德罗·...
药物化学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
校纪委召开全委会扩大会议传...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与10家重点...
学校召开新医科建设座谈交流会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