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银发,两道浓重的剑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初见龙以明教授,让人感觉亲切的同时,也倍感振奋。在采访中,他不止一次地提到,“在任何环境下,只要努力,就有希望。”
踏踏实实做好数学
“院士是一个学者的最高称号,当选院士是我国学术界的一次严格审视的结果。”谈及此次当选,龙以明平静地说。“对于我个人来讲,没有什么变化。今后还要像陈省身先生所说的继续做好的数学,享受数学的乐趣。”
龙以明是地道的南开人。1968年,从南开中学毕业的龙以明到呼伦贝尔插队放牧。“那几年,我根本不可能奢望上大学,更不可能想到自己将来还能在数学研究中取得成果。那时用到的数学,就是当大队会计时需要的计算和清点牲畜的计数。但在那几年,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学会了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事,在任何环境下,只要努力,就有希望。”回忆下乡插队时的生活,龙以明说,正是那段时间磨炼出的毅力,让他在1972年从牧区选调回津后的几年中,能够坚持自学完大学本科的数学课程,1978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南开大学数学系的研究生。“其实,我上中学时候的理想是学无线电,因为当时正值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还是学校无线电课外小组的成员。但1972年回津的时候,我只有三个选择,英语我觉得兴趣不大,化学需要背的东西太多,我对数学还比较感兴趣,于是就学了数学。”
龙教授告诉记者,“尽管有人说一个数学家最好的年华是40岁以前,但由于‘文革’我直到39岁才拿到博士学位,主要的成果都是40岁之后做出来的。我觉得关键是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而且要关心那些真正有兴趣的问题。当你能发现了一个新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时候,那是一件很令人兴奋的事。”
不忘恩师谆谆教诲
“这次,我和伟平同时当选院士,我想最高兴的人应该是陈省身先生。”龙以明教授感慨地说,陈先生一直希望南开数学所的中青年数学家能成长起来。而今,先生虽已长逝,但他如果知道南开数学所现在的发展,一定会特别高兴。
谈及恩师,龙教授说,他要感谢四位老师。一是邓汉英和黄玉民两位老师,“是他们指导我进入了正规的数学训练,我从他们那里知道了怎样学习数学”;再就是他的博士生导师,美国科学院院士拉宾诺维奇教授,“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做数学的方法,应该做哪些数学,哪些问题是值得研究和最重要的”;另一位就是陈省身先生。得知陈先生在南开成立数学所,龙以明决定回国到数学所工作。龙教授告诉记者:“我第一次遇到陈先生是1988年在苏黎世高等理工学院,他知道我要回南开后,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回国后他又从很多方面给了我帮助和支持。”龙教授说他取得的成就和这四位先生的帮助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追求数学强国之梦
龙以明教授告诉记者,相比来说,我国离数学强国还有相当差距。虽然我国最近30年在数学研究领域的发展也很迅速,但要建成数学强国,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需要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青年数学家。
谈及对青年人才的培养,龙教授说,首先要严格要求他们,打好基础,让他们保持兴趣,愿意做研究;其次,要指明他们怎么去学,教授方法,并给他们时间去感受数学、理解数学,冲击重要的问题。必须让年轻人有条件也有机会去努力,才有可能建成数学强国。
学生评说:他很有大局观
师从龙以明教授的博士毕业生已有7人,其中2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3人获中国数学会优秀博士论文钟家庆奖。在他的学生眼里,龙老师很有大局观。“他做事会事先确定一下目标,然后一步步推进,克服困难,最终达到目标。上世纪90年代,在基础科学的重要性尚未被社会认可的大环境下,他依然默默耕耘,出了一系列成果,如今他在哈密顿系统和辛几何方面的成就已为数学界所公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