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高教视野
注重就业率 更要重视就业教育
来源: 人民日报发稿时间:2013-05-30 10:22

  本报记者赵婀娜   《人民日报》( 2013年05月30日 18版)

    大学本科教育是否应该与就业更紧密地挂钩?这个问题曾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讨论。

  一些学者认为,大学本科教育应更多地与社会需求对接,应加入一些具体的与职业技能培养相关的内容;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研究型的大学并不以就业率为目标,因此,教育本身还是应更多地关注知识的掌握与健全人格的培养。

  两种观点究竟是相互矛盾,还是辩证统一?尽管还未达成共识,但一年更比一年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似乎已经不允许这种讨论再继续下去了。打好大学生就业“攻坚战”,从国家到相关主管部门、从用人单位到家庭,每一个与大学生相关的主体都已经或主动或被动地成为这一战役中的“主人公”,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单位,在这一场战役中就更加显得责无旁贷。

  那么,如何在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高校应有的作用?有专家指出,对于高校来说,最重要的依然是注重学生知识与品德的培养,同时还应强化学生人格与能力的培养,加强就业教育。尤其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高校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就业率,更应重视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的就业教育。

  就业教育不等于就业指导

  在大学期间是否接受过完整的就业教育?当被问及这样的问题,很多在校大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并不清楚何为就业教育”“在快毕业的时候,接受过与应聘相关的就业指导”。

  可就业指导就等同于就业教育吗?专家指出,就业教育不同于就业指导,就业教育是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选择并确定有利于发挥个人才能和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从根本上说,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毕业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就业教育不仅是告诉学生如何寻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更要教会学生理性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

  2012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曾对目前高校开展就业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对就业教育的深入研究,一些高校在进行就业教育研究的过程中不够科学和系统,也普遍不够重视;同时,高校开展就业教育的时间也普遍滞后,很多高校的就业教育只针对毕业年级学生开展,忽视了对大一、大二学生的就业教育和就业引导,未能建立全程化就业教育模式;此外,就业教育内容比较单调,一般是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宣讲以及离校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缺少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和专业的就业教育,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执行不力,在就业指导课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课程内容流于形式、课程地位没有落实和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情况。

  对此,北京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受传统心理学和相对滞后的就业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高校就业教育多是以“问题”为焦点,老师们在就业教育中往往关注“问题”,以及如何“矫正问题”。采取如降低择业焦虑、消除择业恐惧、调整认知偏差等消除消极面的教育方法来解决问题,还做不到通过主动的引导来为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该负责老师还介绍,现阶段开展的就业教育还忽视大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探索和实践体验领悟等有效途径,往往将教育内容等同于知识传授与理论灌输,忽视了就业教育过程中学生个体积极思维和积极情绪的体验,无法完全调动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开展就业教育的效果也相对有限。

  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幸福感

  此前一项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毕业生普遍感到焦虑,有相当多的毕业生缺乏对自己的充分认知,找工作过程较为盲从,在多种领域、多个行业应聘,但一旦接到用人单位的聘用信息却又觉得不合心意。

  有专家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目前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积极的就业教育,即便是接受了择业技巧的传授,仍依然缺乏从职业幸福乃至人生幸福着眼的相关教育,更欠缺获取职业发展与职业幸福的能力。

  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幸福观呢?记者采访了多位高校就业相关负责人,他们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毋庸置疑,成功与卓越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但不少大学生对什么是成功,认知并不准确。因此,一些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时,期望值过高,或者被现代社会固有的一些所谓的成功价值观所左右,盲目地去追求一些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工作,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于自己的主观评价,并造成心理上的长期不利的影响。”一些在高校从事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的老师认为,“在大学生的就业教育过程中,培养大学生个体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竞争力,是当前就业教育所缺少的,而这种教育不是一时之功,需要贯穿大学四年始终,乃至更长时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记者了解到,在国外,很多教育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教育。以美国为例,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就业教育,就业教育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职业的性质、发展前途、就业的难易程度、学生职业兴趣的测定与调查、职业准则与技巧等。如Duck大学,学生从一入学就可以获得就业指导中心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各种前期职业指导,职业咨询师也会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专业领域和职业选择,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事业观与价值观,从而在未来的两到三年中,针对性地提供与职业目标选择相关的课程、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团与俱乐部、推荐学生参加兼职工作和实习机会等。最重要的是,美国大学的就业教育,会启发学生,职业无高下之分,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只要自己能够感受到“被需要”,能够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就是成功的择业。

  就业教育应贯穿于大学培养过程的始终

  就业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最好?是大学毕业之前,还是大学入学之初?记者了解到,在国外很多大学,就业教育早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开始。

  以德国为例,在新生入学之前,高校就会派出专门人员对高中毕业生进行入学咨询指导服务,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专业,因为大学的专业选择很有可能与未来的职业选择息息相关。在新生选择了合适的专业之后,高校还会通过心理测试、咨询等手段引导学生再次确认未来的职业方向,并引导学生在大学四年进行相关的就业实践。

  令人欣喜的是,当前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教育,以山东烟台大学为例,记者了解到,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烟台大学就要求每位新生进入“学业规划与素质拓展网”,打开“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平台个人主页”,填写《学业规划书》,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立足所学专业的基础上,结合个人性格特质和兴趣爱好,明确学业目标,并全面了解实现目标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同时,烟台大学还在学生培养方案中新增“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平台”,这一平台由全校通选课、阅读与修养、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术讲座等课程组成,力求通过该平台的培养,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理念与技能。

  为了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转变观念、提升求职能力,清华大学形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生职业发展”和“创业指导”三大课程组,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全过程、广覆盖的课程体系。目前课程合计61学分,每学年82门,覆盖在校本科生、研究生逾5000人次;同时推出“职业生涯教练计划”,邀请各行各业的知名人士担任教练,带领清华学生在团队训练、单位实习、实践参观以及案例大赛等活动中更好地规划个人职业生涯。自2006年春季以来,已经连续举办7届“职业生涯教练计划”,前后共有300多位资深职场人士受邀担任教练,指导了4000余名学生探索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完善人格、有学识、有思想和有创造能力的人。就业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但可以满足大学生实际就业需要,契合高等教育的市场价值目标。若能够将就业教育培养职业人才的价值目标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就能真正体现大学教育的目的。”一位多年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的话,道出了就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

编辑:刘慕鑫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新增2个本科专业
校友捐资千万设卓越教学奖 10...
湖南省教育厅来访
南开大学与延边大学签署对口...
《自然•方法》发表南开人工...
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
学校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校校长论坛...
广州市南开大学校友会春茗活...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觉悟网 校史网 BBS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