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培毅 高佳铭)近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植此青绿”实践队赴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芮城县,依托两地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围绕“调研赋能、产教融合、访企增干、科普启智、红旅铸魂”开展果业专项调研实践。师生们以脚步丈量乡土,深入田间地头感知乡村发展的真实脉动,用实干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与高校智慧。
调研赋能,勾勒产业发展全貌

为深入调研平陆、芮城两地特色果业发展现状,实践队走进平陆县常乐乡东郑村与芮城县大王镇金盆村,通过与村干部座谈、入户走访村民、开展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重点了解乡村在绿色种植、产业发展、市场对接、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现实挑战。在当地农业部门带领下,实践队调研大王香椿特色产业示范园与阳城镇屯屯枣特色产业园,切实感受到乡村工作站对地方特色产业的赋能成效与活力加持。
产教融合,搭建校地合作平台

为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实践队于平陆乡村工作站果业中心召开果业调研座谈会,围绕平陆果业发展需求与南开大学技术资源对接展开深入研讨。化学学院马翼老师作“基于AI的现代农药创新研究”专题报告,详细介绍基于AI模型的农药分子设计平台与数据库,并同县果业中心共商农药规范使用与绿色植保推广策略,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与地方产业需求无缝衔接,以高校智慧进一步助力地方产业提质发展。实践队员谢月凡以“化育乡兴,智创未来”为主题,汇报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及服务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会后,实践队前往平陆现代果业示范基地调研植保新技术应用情况,并参与果实采收劳作,将实验室所学与与田间地头生产实践深度融合。
访企增干,探寻科技助农路径

实践队先后走访了瑶源农业百合基地、“元气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碧果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组培脱毒、鳞片繁殖等技术成功突破平陆百合种源瓶颈,全自动无尘生产线与NFC工艺彰显平陆果品深加工的“智造”飞跃,桃花香味生物基皮革、高阻燃材料等产品则凸显化学创新与生活场景融合的无限可能……通过企业一线参观、专题报告学习、技术人员交流等多种形式,实践队不仅深入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实际应用场景,更深化了对产业发展实际与科技成果转化之间关联的认知,为助力乡村产业升级储备了鲜活案例与实践思路。
科普启智,播撒科学兴农种子

通过与企业、村镇、农户的多方对话,实践队系统凝练调研成果,深入思考如何更高效地将绿色植保、智能农业等技术普及至千家万户,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持续动能。依托化学专业优势,实践队联合南开大学星光科普团,合作研发了《化学农药——隐形世界的利与弊》特色科普宣讲。从农药安全使用讲解,到绿色种植理念宣传,再到植保技术成果示范,队员们以科普宣讲为抓手,全力打通前沿知识与农村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红旅铸魂,筑牢青春担当底色

调研期间,实践队赴毛家山知青展览馆、大禹渡扬水工程和芮城党史馆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在毛家山,同学们聆听郝广杰等天津知青艰苦奋斗的故事,感受“毛家山的石头硬,没有我们的意志坚”响亮口号中蕴含的的知青精神;在大禹渡,4000多年古柏和依然运转的扬水工程,诉说着一代代人民治黄兴水的艰辛与智慧。这些鲜活的历史教材,深刻锤炼了队员们的思想觉悟和责任担当,让“知中国,服务中国”的信念愈发坚定。
此次山西之行,“植此青绿”实践队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作为实践目标,深入乡村、躬身实践,用“接地气”的行动回应基层需求。未来队员们也将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扎实的专业功底,在科技助农、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赛道上持续发力,用青年智慧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写下生动的青春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