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多彩校园
材料学院实践队赴东走线窝村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开展社会实践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发稿时间:2025-07-09 18:56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馨 温子麒)7月上旬,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态津沽·两山探行”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天津市宝坻区八门城镇东走线窝村,开展以“扎根乡土察民情,材料赋能促振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实践伊始,队员们走进村民家中,以“拉家常”式的亲切访谈,深入了解东走线窝村的社情民意。他们围绕家庭经济状况、农业生产模式、乡村建设需求等核心议题,与村民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从老党员的奋斗故事到返乡青年的创业困惑,从传统农耕的坚守到对机械化种植的期盼,队员们认真聆听、详细记录,力求捕捉乡村最真实的声音。同时,团队发放并回收了南开大学乡村振兴调查家户问卷30份及村级问卷1份,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梳理出乡村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后续精准实践和对口帮扶提供了坚实依据。

  在村支书的引领下,队员们参观了承载着村庄百年记忆的村史馆。斑驳的农具、泛黄的土地契约、珍贵的抗战支前证明,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土地从贫瘠走向振兴的沧桑巨变。尤其是“红色记忆墙”上记录村民在党的领导下战天斗地、兴修水利的老照片,深深震撼了每一位队员。“村史馆是乡亲们的精神地标,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实践队员温子麒在参观后感慨道,“我们不仅要带回数据,更要传承这份坚韧不拔的乡土精神。”

  实践队将专业课堂搬到了生机盎然的“稻蟹共生”生态农田。在烈日下,队员们实地考察了千亩稻田依托蓟运河水系优质水源发展的立体种养模式。村集体通过引入科技手段和机械化加工,有效延伸产业链,实现了优质稻米的规模化、标准化增效。这一“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案例,让材料学子深受启发。

  实践队与东走线窝村村委会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深度座谈。村支书谭小鹏详细介绍了村庄依托良好生态基底,打造“北国水乡”特色的经验,重点分享了创新推行“垃圾分类积分制”和湿地修复工程带来的显著环境改善,该村于2016年成功入选住建部第三批“美丽宜居村庄”。在集体经济发展方面,整合土地资源发展“稻蟹共生”、改造废弃坑塘进行水产养殖等绿色增收模式,是村庄践行“两山”理念的鲜活注脚。谭小鹏特别强调了青年人才在引入智慧农业、发展乡村新业态中的关键作用,激发了队员们将材料专业智慧融入乡村绿色发展的使命感。

编辑:丛敏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第十八期“青马工程...
南开教授获2025年度Kingenta...
前沿交叉主题论坛“人工智能...
学校召开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
2025年暑期“云课堂”正式开幕
校领导赴廊坊市推动中国式现...
南开大学材料学科发展研讨会...
南开国际先进研究院(深圳福...
天津外国语大学来校访问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