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多彩校园
周恩来与爱国主义:“南开系”师生同上一体化实践课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发稿时间:2025-05-26 17:06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周宇)5月23日,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附属小学30余名“南开系”师生齐聚南开中学,同上以“周恩来与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大中小学一体化实践教学思政课。课程由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团委书记、通识课“周恩来与南开”主讲教师杨奇讲授,南开中学、南开大学附属小学思政课教师代表共同参与课堂指导。

  “1913年,15岁的周恩来考入南开学校,度过了4年学习时光。南开求学经历,是周恩来坚定爱国信念、开展爱国实践的重要时期。”课程开始前,主讲教师明确了课程任务,“希望同学们全面了解青年周恩来在南开的成长历程,共同学习他的爱国情怀、救国实践,做新时代忠诚爱国者。”

  从童年生活到求学东北,从四载南开到东渡日本,从入学南开大学到参加五四运动,从创办觉悟社到赴欧勤工俭学……周恩来青年时代纪念馆里,同学们跟随着老师和讲解志愿者边行走,边学习。在周恩来中学时代上过课的固定教室——东四讲室,大家纷纷围坐在周恩来蜡像旁,体验与这位最杰出校友同班学习。墙上的十九篇周恩来南开中学期间作文手稿,集中反映了周恩来爱国忧民的思想和寻求救国救民之道的重要观点,吸引了许多同学的目光。

  分组讨论环节,各学段同学们来到不同展室,在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行行生动的文字、一份份厚重的档案旁驻足凝望,并分别围绕青年周恩来的“爱国情感”“爱国行动”“爱国精神”展开讨论,老师们在一旁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类问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我的座右铭!”“周恩来在南开求学期间,练习演说、参演话剧、创办社团、经营报刊、热爱体育,每一个方面的努力,都有爱国信念的驱动。”“爱国是南开鲜明的底色,周恩来精神与南开公能精神具有内在一致性,周恩来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与他的爱国实践密不可分。”在跨学段交流中,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分享了各自的感悟和思考。

  周恩来一生中留存于世的诗歌仅有十几首,主要创作于青年时代,这些诗歌反映了他救亡图存的探索历程,弥足珍贵。在周恩来铜像前,各学段同学们分别朗诵了周恩来诗作《春日偶成》《雨中岚山》和《生别死离》。主讲教师就同学们的课堂表现集中点评。课程最后,师生在“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铿锵齐诵中沉浸式感受周恩来的爱国报国情怀。

  “今年是张伯苓校长‘爱国三问’提出90周年,周恩来同志一生都在回答这三个问题,并丰富其内涵。深刻体会、积极践行南开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和周恩来爱国报国志向是每个南开人的责任。”杨奇介绍说,“我们尝试通过大中小学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把不同学段学生放在同一教学场域,围绕同一教学主题,进行一体化实施;过程中注重差异化引导,在融合与差异中,实现渐进式铺陈、螺旋式上升的育人效果。这也是关于运用校本育人资源上好思政实践课的一次尝试。”

  据了解,本次课程依托南开大学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重点项目——“‘大思政课’视域下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研究”开展。课程面向不同学段“南开系”学生,深入挖掘南开系列学校校史文化中的独有育人资源。课前,三校教师开展了集体备课研讨,各学段学生围绕课程主题进行资料收集和课前讨论,进一步加强学段间交流共学。

编辑:闫瑾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五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南开大学首届教材建设奖优秀...
李宝荣教授应邀做客“中国式...
南开大学召开教代会工会2024...
专家学者南开研讨“蔡和森、...
南开大学“火山杯”AI应用创...
南开大学召开党建工作推动会
2025年南开大学科技周活动举办
南开大学举办第四届“碳中和...
【关注天开园】天开瑞来:农...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