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凡一 石翔)为进一步深化校地协同育人,切实服务青年成长需求,5月19日上午,历史学院师生代表、人才联育实习生等20余人参与了津南区海棠街“扬帆计划”——人才联育实践研学活动,共同走进小站稻会馆核心种植区及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实地研学,感悟乡村振兴与科技报国的时代精神。
在小站稻会馆核心种植区,历史学院师生通过会馆村党支部书记的讲解,深入了解了小站稻的百年种植历史、现代化农业技术及“稻蟹共生”生态混养模式。村党支部书记介绍,当前会馆村正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完善观光步道、停车场、民宿等配套服务设施,打造集农业生产、文化展示、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区,全面提升游客体验与乡村品质。之后,师生们在书记的带领下登上观景台,俯瞰以稻田为“画布”创作的巨幅风景图,切身感受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丰硕成果。
随后,研学团队走进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津南院区,参观王承书纪念馆。馆内通过珍贵史料、实物展陈及影像资料,生动再现了王承书院士突破重重封锁毅然归国、隐姓埋名三十余载投身核工业研究的感人事迹。历史学院师生驻足聆听,沉浸式体悟老一辈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家国情怀。
此次活动是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与津南区海棠街道共建“海棠大学堂”人文社科基地的系列实践之一。未来,双方将以“校地联动、资源共享”为路径,持续推动学科优势与基层需求深度融合,探索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的创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