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显斐 苏心悦)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历史学院面向校内外师生举办第十七届历史文化节校园开放日活动。活动吸引了百余名南开师生以及天津市新华中学、天津市第七中学、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学、天津南开学校鹏飞学校的师生代表共同参与,在南开园里感受历史的魅力。
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系教授张国文老师担任主讲嘉宾,讲座题目为《“考‘骨’——科技考古破译骨骼密码”》。张国文结合前沿科技手段,解析骨骼遗存所揭示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及历史变迁。
“说出你的学问”朋辈分享会邀请2021级本科生黄思竹、何睿婷,围绕学习方法、学业规划、时间管理等主题,向学生们分享成长智慧与实践心得,启发学生始终保持自信心态,凭真情与热忱奋发向上,为与会同学们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启示。
随后,师生一行走进文博考古实验教学中心,通过沉浸式体验拓片制作,感知考古与文博专业的实践内涵。实验室师生现场讲解设备功能与科研项目,带领各位历史文化爱好者从理论迈向实践,在亲手触摸历史遗存的过程中,深化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解。
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教师王音表示:“拓片制作技艺本身属于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内容;拓片制作的过程,则是对中华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与传承。虽然此次拓片制作只是一次小小的体验,但希望同学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要更好地理解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不只要‘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需‘绝知此事要躬行’”。
聚焦学院大厅,一场由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本科生何睿婷自主策划的“承古启新”学生绘画作品展览吸引众人参观。画展共汇集30余件由史院学子创作的艺术作品,从中国史、世界史、文博专业的课程获知史料、汲取灵感,在大创项目、模拟考古实践中积累经验、探索发散,通过临摹文物和二次创作,把课堂知识、实践经历融汇成新时代的学科表达,将历史与艺术的“双向奔赴”生动形象地呈现于师生面前。
与此同时,“初夏市集”吸引众多师生驻足。活动以创意形式将历史元素融入现代生活,既有“流霞入扇”的雅致,亦有“投壶竞技”的热闹,在轻松互动中拉近学子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天津市新华中学学生林奕菲说道:“听教授有关历史方面的讲座,参观文博实验室,专注拓片制作,还能穿梭于热闹的夏日集市,在体验生动有趣的校园生活的同时,我也从中学习到很多历史学科知识,拓宽了视野。”
本次历史文化节校园开放日以学术对话、沉浸实践与创意市集等多元形式,为校内外历史文化爱好者构建起一座跨越时空、联通古今的知识桥梁,领略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未来,历史学院将继续秉承开放包容的文化传播主旨,以深厚学术底蕴为依托,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