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黄秋蓉)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这一天被称为“赶考日”。今年“赶考日”前夕,南开大学联合石家庄一中在西柏坡策划开展一体化实践教学思政课,通过沉浸式参观、跨学段研讨、田野调查等多元形式,共同探索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创新模式。石家庄一中副校长马瑞华、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一博、石家庄一中初高中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代表参加实践课。
在西柏坡纪念馆,初中学段以“弘扬西柏坡精神”为主题、高中学段以“描绘新民主主义国家蓝图”为主题、大学学段以“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答案”为主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南开大学商学院大二学生鲁登宇看着土地改革的塑像有感而发:“土地改革让农民获得了土地,农民开始信任政府、拥护政府,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重要法宝!”初一学生王怡诺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这样一句话:“艰苦奋斗、勇于挑战的西柏坡精神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随后,师生来到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开展现场教学。在历史现场席地而坐,初中、高中、大学学生代表围绕各自研学主题依次进行了发言。三个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分别结合教学主题和学生的研学汇报发言,分别进行了现场微课教学,既针对本学段的学情和教学要求,也体现了教学内容和育人目标螺旋上升的课程设计初衷。
西柏坡镇北庄村曾唱响“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歌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曾给北庄村的党员回信,勉励他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乡亲们共创美好新生活。两校师生按照不同学段学生混合编为四支考察队,来到西柏坡镇北庄村,深入考察中国共产党的“赶考成绩单”。师生走进村史馆、智慧大棚、乡村民宿和布鞋手工坊,带着问题访谈北庄村党支部书记、乡村振兴带头人等“大师资”进行走访调研,领略新中国75年来的辉煌成就,感受发展信心,砥砺赶考初心。
在村委会,同学们向村支书了解了北庄村创建“红色资源+绿色产业”发展模式,逐步实现乡村振兴的艰苦努力,并被一线共产党员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与不懈努力所感动;在智慧大棚基地,同学们惊喜地发现,科技引进结合政策支持,政企联合结合先进示范,越来越多的智慧大棚生产的品牌小西瓜、小番茄正销往全国各地;在乡村民宿,同学们了解到农家乐、民宿统一经营提高收益,民宿计划利用红色文旅资源进行规模扩充,革命老区的第三产业也正欣欣向荣;在“团结北庄”手工坊,非遗千层底布鞋制作手工业给留守妇女带来可观的就业与收入,而直播带货的尝试将布鞋、蜂蜜等土特产销往全国。
“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以赶考的姿态前行,把西柏坡的灯火装进行囊,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播种理想,在科技攻关的赛道上勇攀高峰,用‘请党放心’的青春承诺,答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问卷!”在西柏坡纪念碑前,两校学子共同宣誓,铿锵誓言在青松翠柏间回荡。
一体化实践教学课程结束后,不同学段的学生围绕本学段的教学主题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设问,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所学所感进行“课后答题”,形成有效的课程学习成果反馈和评价。实践成果也将转化为宣讲稿件,通过交流座谈、志愿宣讲等形式,拓宽实践教学成果的覆盖面与受益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