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初一 王关思瑶)11月20日,经济学院党校开展校史专题讲座,邀请校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张鸿进行授课,带来“‘新·公·能’——南开校训的要义与精髓”主题讲座。
张鸿向学员介绍了南开校训的三大要义,即“新·公·能”。她说,“新·公·能”是南开校训的三大要义,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核心要素,具有历史时代的超越性及文化价值的普遍性。南开校训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命题,作为“新·公·能”思潮的产物及载体,“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命题的提出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张鸿依次从南开校训的理念提炼和表述选择过程、推出南开校训及其阐述的三大因素、南开校训的要义与精髓三个方面对南开校训进行全方位解读,并以严修、张伯苓青年时期的故事引出南开建校的时代背景,向学员介绍南开学校明确使用“公”“能”二字来概括教育宗旨的由来。同时,张鸿对校训的三大因素,即根除社会弊端的办学目的、谋求社会进步的教育目的、与时俱进的办学实践进行了详细阐述。
张鸿还从“允某”句式、“允”字本义、校训用途和校训诠释四个角度为学员详细讲解了“允”字的四种解读以及南开校训的深刻内涵。她表示,南开校训中的“允公”代表担当社会责任的志向,“允能”代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能力,而“日新月异”则是接受并创造新事物的才能。最后,张鸿以南开杰出校友周恩来总理的话作为本次党课的结束语:“第一,想要想比现在还新的思想;第二,做要做现在最新的事情;第三,学要学离现在最新的学问。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实在,学问要真切。”她勉励学员传承弘扬“新·公·能”的精神,向自己前进的方向不断努力。
据悉,经济学院党校本期积极分子培训班五次集中授课至此全部结束。五次集中授课涵盖意识形态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底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校史教育等内容。培训紧跟时事热点,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发挥“五老”等育人力量,不断拓展党课资源渠道。旨在进一步引导广大学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不断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投身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