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多彩校园
【青春编年史】
来源: 南开新闻网发稿时间:2013-05-04 22:25
    南开大学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李琳)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果将这句话套在青春上,我们可以说,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是相似的,经历了各自的痛苦与快乐、迷茫与明朗、泪水与欢笑,我们才发现自己并非那么与众不同;但是,不同年代的青春也被打上深深的时代印记,不论你是否愿意承认,那就是我们的青春。
【60年代的青春】

关键词:雷锋,样板戏,露天电影

    60年代,是英雄辈出的年代,榜样的力量时时刻刻被注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60年代,也是中国物质资源极其匮乏的年代,“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三年自然灾害,让无数中国人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回想起那个年代里的青春,有别样的色彩,却也少不了微微的苦涩滋味。

“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962年8月15日不幸因公殉职,年仅22岁。1963年1月7日,雷锋生前所在班级被国防部命名为“雷锋班”;同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一部《雷锋日记》,可歌可泣,令人无不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八个样板戏

    样板戏,全称叫“革命样板戏”,是中国文化大革命前后对8个革命内容的京剧、芭蕾舞剧等剧目的统称。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首次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为八个“革命艺术样板”或“革命现代样板作品”。20世纪90年代,卡拉OK传入中国,兴起了全民唱歌风潮。唱样板戏成了中老年人怀旧的一种方式。公园里也时常有人聚集,唱老歌,唱样板戏。

露天电影

    支一块幕布、摆一张桌子、放一台机器,单位坪地、公园广场、学校操场、村镇空地就成为了露天电影的放映场。只要听说放电影,人们奔走相告,孩子们往往提前一星期甚至十几天就兴奋地期待着,兴奋得整夜整夜睡不着。放映当天,早早地就密密麻麻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板凳,所有人早早吃完晚饭,急切地等待着天黑,有人甚至步行十几里也乐此不疲。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的时候,放映场就几乎坐满了,树上、围墙上、甚至幕布后面也全都是人。等待放映的时间,闲话家长里短、孩子们嬉闹的声浪此起彼伏,当放映机灯光亮起的瞬间,全场就像一起屏住了呼吸般安静,只有调皮的孩子在幕布上玩着手影的游戏。

  露天电影多是一些关于战争的老片子,如《战火中的青春》、《东进序曲》、《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地下游击队》等等,露天电影的经典片段和台词,留给人们太多美好的回忆,它构筑了孩子们美好的童年记忆,也成就着年轻人的初恋情怀,而许多电影人的专业启蒙也正是从梦想成为摇手柄放映师开始的。
 

【70年代的青春】

关键词:夹缝年代,变革

    八十年代开花,九十年代结果,什么事都酝酿在七十年代。七十年代是一个历史的夹缝,之前的六十年代“文革”,后面的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这两个年代都很激荡。七十年代夹在两者中间,它好像是一个过渡期。但恰恰有一代人在这个时期中完成了他们的青春成长,也是这十年,让他们拥有与其他年代与众不同的青春。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70年代初的北京,忙着“闹革命”的大人无空理会小孩,加上学校停课无事可做,以军队大院男孩为突出代表的少年人便自找乐子,靠起哄、打架、闹事、拍婆子等方式挥霍过量的荷尔蒙。马小军(夏雨 饰)就是这样的少年,他的嗜好之一是趁别人家无人用万能钥匙将其锁打开,溜进去耍玩一番,正是用这样的方式,少女米兰(宁静 饰)的照片先于其人入了马小军的双眼。通过院里的“头儿”刘忆苦(耿乐 饰),马小军又见到之前在炮局偶然瞥见过一眼的米兰,开始正式将其当作梦中情人,然而在米兰眼中,马小军不过是毛孩一个,她中意的人是成熟、稳重、帅气的刘忆苦。自此,马小军迎来五味混杂的青春期生活。

变革

    北京,变得这么快:20年的工夫她已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我几乎从中找不到任何记忆里的东西。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经破坏了我的记忆,使我分不清幻觉和真实。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难以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了,使眼前一阵阵发黑…… 

【80年代的青春】

关键词:文化热,流行文化

    距今二三十年前的中国,或许离现在的年轻人太过久远。那时的青春不忧伤,那时的阳光很温暖,那时的中国最理想。曾有人这样形容八十年代:“一方面是理想、追求、拯救、承担、淳朴、使命、信仰,一方面是空泛、贫乏、天真、宏大、浪漫和膨胀。”伟大和缺憾交织在一起,虽然并不丰厚,却足够深入人心。

文化热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犹如春风扑面,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思想解放迅速在神州大地弥漫开来。知识分子登上了这个时代的舞台,一些事件也如幻灯片一样在那个时代的大幕上激情放映——朦胧诗歌、星星画展、伤痕文学、先锋文学、探索电影、萨特的存在主义、尼采的“上帝已死”的宣告、美学热、沙龙聚会、老三届热,等等——这些曾经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的历史事件已经成为了一种属于这个时代的标志甚至符号象征,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所有这一切接踵而至,使得知识分子始终处于一种迷狂的状态,犹如尼采所言的酒神精神的演绎。

(朦胧诗人 北岛)

 流行文化

    喇叭裤、录音机、卡带,几乎成为了时代的象征,城市里的年轻人迅速本能地拥抱了这种生活,他们恋爱、打架、抽烟,听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小城故事》,唱小虎队的《爱》,看《射雕英雄传》、《新白娘子传奇》——流行文化旋风北上……

 

(歌手 邓丽君)

编辑:南开大学报学生记者团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南开大学携手耀华中学共育人...
自然科学基金委“双清论坛”...
南开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 周恩来总...
【党纪学习教育】校党委理论...
【党纪学习教育】校领导指导...
南开校园双选会 地方政府“组...
南开大学召开2024年巡视工作会议
“名师引领”通识课:高福院...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